•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 西凤酒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资讯 > 正文

“微短剧之都”西安 能否拿到“高光”剧本

“微短剧之都”西安 能否拿到“高光”剧本
2025-08-22 10:24:35 来源:三秦都市报

“选角就像在万花丛里找最合眼的那朵,得精准到‘角色从剧本里走出来’。”邓东超拿起一份简历,指着上面的标注解释道。

邓东超2021年入行,亲眼见证了西安短剧从“演员凑不齐”到“本土明星辈出”的变化。“最早拍短剧,找个贴合古装角色的演员都得翻遍全城,现在西安本土演员多了不少,很多头部的短剧演员都来自西安。前阵子还有外地演员主动联系我,说想来西安发展,觉得这里机会多。”

选角也常遇突发状况。邓东超至今记得有部剧开拍前3天,原定主演突然说档期“撞车”。

“那天我们抱着剧本跟演员聊了一下午,从角色的成长弧线说到拍摄周期的灵活性,最后把档期往后挪了两天,才保住这个‘关键角色’。选角导演就得像个黏合剂,把合适的演员和角色牢牢粘在一起。”邓东超说。

在拍摄现场的化妆间里,幕后工作者们的忙碌丝毫不亚于镜头前。“候场的时候不闲着,趁化妆间隙背台词,还得琢磨‘这句话该用啥语气说’,是带点委屈还是强装镇定。”演员悠悠坐在服化镜前,等待化妆的间隙,拿着剧本念念有词。

负责化妆的高秋金正拿着一支眉笔细细勾勒,她向记者介绍道:“不同题材的剧,妆造风格天差地别。拍职场剧,妆容就得利落显精神,发饰不能太繁复;换了甜宠剧,那珠花、流苏就得往精致里搭,连腮红的颜色都得浅一度。我们做妆造的得跟上剧本设定,不然就容易出戏。”

西安“汉服之城”的底蕴,为短剧的服化造型岗位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高秋金说:“很多做汉服妆造的师傅转行来做短剧,上手特别快,他们对传统服饰的理解,是我们这个行业宝贵的财富。”

一旁负责服装的魏苏倩正拿着一件礼服比划:“短剧的妆造不能‘任性’,得跟着角色走。拍宴会戏就穿礼服配珠宝,连项链的长度都有讲究;拍居家戏就换休闲装,面料得舒适透气。开拍前一天必须定妆,衣服不合身、发饰不搭调,当天就得改,绝对不能耽误第二天拍摄。”

聊起西安短剧的优势,几位从业者提到:“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底蕴、高校云集、年轻人多。”杜志刚透露:“目前短剧从业者中,‘00后’占到80%。”

此外,西安的影视公司也制作海外发行的短剧。杜志刚介绍:“剧本创作和拍摄由我们来完成,外国演员演,拍完再送到国外。”

政策红利 助力微短剧高质量发展

对于此次广电总局的《若干举措》,杜志刚表示,就拿他们公司来说,接下来肯定会更注重剧本的打磨,往精品化方向走。这也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创作者加入西安的微短剧行业,壮大创作队伍,让西安的微短剧创作氛围更浓厚。

王姿童表示,从制片的角度看,整个行业会更加规范,倒逼拍摄、制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更严谨。“这对于西安的微短剧产业来说,是一次提质升级的机会。”

邓东超表示,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对演员的需求肯定会更大,而且要求也会更高。这对选角导演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以前选角可能更看重演员是否符合网络受众的口味,以后可能选角的范围和标准都会有所调整。对演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演员也会更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演技。

近日,陕西省财政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文联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文化艺术精品扶持和奖励办法》,对创作优质短剧拿出最高200万元的奖励。

根据省广电局发布的《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陕西微短剧产业扶持资金,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链条并突出重点环节给予扶持,计划两年内推出200部以上在国内主要网络视听平台播出的精品微短剧,培育15家以上微短剧行业领军企业。

“未来3—5年,短剧肯定更专业。”杜志刚说,“竖屏观影的核心不会变,观众习惯了‘刷着看’,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把故事打磨得更细,让西安的短剧不仅好看,而且耐看。”

来源:三秦都市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何文萱 王宇桁 朱少敏 杨玉)

(责任编辑:白睿祺 方点)
关键词:微短剧之都,西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