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建立健全社区困境儿童信息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等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范围。加强对生活困难家庭重病、重残儿童的生活保障和救助工作,实施“情暖童心相伴成长”等关爱服务项目,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关爱帮扶维权等服务。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提高监护能力。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持续开展各类关爱帮扶公益活动,深化推进“秦女子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三年行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行为和安全自护的指导服务。
建立社区儿童侵权预警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被拐卖、被虐待、被忽视、遭受暴力侵害的儿童,并进行适时恰当的处置转介。有条件的社区可依托儿童之家提供短期照护服务。
推动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适儿化建设改造
拓展户外儿童活动空间。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城市更新,推动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适儿化建设改造。在居住街坊内,宜配置沙坑、浅水池、滑梯、微地形等儿童游戏设施。在社区内宜结合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半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地等设施。在街道内宜结合全民健身中心和健身广场建设攀爬架、篮球、排球、5人制足球场等可供儿童锻炼的体育设施。鼓励社区利用小区架空层增设儿童活动设施,利用低层建筑屋顶、宅前屋后等空置空间建设社区微型农场、自然教育基地,开展科普农耕教育。
构建安全舒适的儿童出行环境。加强学径空间、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周边道路、候车空间适儿化改造,结合实际,为儿童划定独立、连续、安全的步行和骑行空间,保障儿童能够安全便利到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儿童活动场地。儿童出行环境应完善遮阴美化、电子监控、健康绿植、安全设施等要素。(记者 王嘉)
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