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即两大特色型未来产业集聚区
依托航天基地、阎良区(航空基地、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加快航空装备、卫星应用、商业航天、低空利用等产业领域发展,发挥航空航天深厚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战略科技力量、重大科技工程和未来关键技术率先突破,加强产业协作互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空航天特色型未来产业集聚区。
“N”即若干标杆型未来场景示范区
依托浐灞国际港、曲江新区等区县(开发区),瞄准全市未来产业领域场景需求,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智慧物流等领域,打造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持续推动场景迭代,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转化应用提供“试验场”,加快构建“技术驱动+场景拉动”的未来场景示范区,打造全国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新标杆。
未来产业体系:6大重点方向、3大类别
根据国家任务部署,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西安决定构建横向覆盖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6大重点方向,纵向体现产业优势升级、前沿技术转化、战略需求牵引3大类别,形成布局全面、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层次分明的未来产业体系。
通俗地说,西安一共选定了24个细分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未来制造、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第三代半导体、光子、AI大模型、量子、开源芯片、6G、超导材料、稀有金属材料、空天复合材料、太阳能光伏、氢能、新型储能、先进核能、航空装备、卫星应用、商业航天、低空利用、深地深海、创新药、类脑科学、合成生物。
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今天选定的24个未来产业,很可能就成长为这座城市明天的新兴产业。
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5个方面共计18项重点任务,以及5条保障措施。
主要有:依托西安各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积极开展具有国家重大战略导向、产业发展需求导向的前瞻性探索和研究,强化颠覆性领域重点学科建设,在重大前沿课题、重大原创性成果、重大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建设未来先导技术研究院。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加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与重组,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
面向未来产业战略急需技术领域,招引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青年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等顶尖科技人才。
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等战略性平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未来产业试验场、中试基地、共性技术平台,鼓励打造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模式,形成未来产业全链条孵化网络,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后备力量。
支持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科教和产业基础雄厚的开发区和区县先行先试,积极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强化各区域在未来产业领域的产业优势互补、技术协同创新、应用开发合作。加快推进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积极争取获批第二批国家级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牵头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行业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等,争取未来关键技术领域话语权。
建立未来产业工作推进机制,成立西安市政府领导领衔的未来产业推进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未来产业发展高效推进。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鹏 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