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我想找一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赵政阳教授,您那儿有他的联系方式吗?”
……
10月14日上午,在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里,马新世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都是咨询相关农业技术的电话。
马新世并不是学校老师,而是我省一名高级职业农民,也是我省职业农民协会会长。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而新型职业农民,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力量,也是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一线力量。
“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正如马新世的这句口头禅,多年来,杨凌示范区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让越来越多有知识、懂科技、能创业的农民在农村大显身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导力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不仅能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马新世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重在精准。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创新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品种示范推广。
马新世的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是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该基地占地518亩,由23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组成专家团队,对辖区内职业农民进行理论授课,现场指导。
宋军刚、王艳夫妇就曾是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的“创客”。从海南返乡创业后,他们在马新世的指导下,通过设施大棚在杨凌这片北方的黄土地上成功种出了高品质、高产量的南方水果——火龙果,而且供不应求。
职业农民培训不仅给农民送去了技术,还大大激发了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
据王艳介绍,去年,她还获得了高级职业农民证书。他们占地近10万平方米的“青皮她园”火龙果示范基地今年以来产火龙果200多吨,产值400余万元,销售收入比去年增加了20%以上。
截至目前,杨凌已有天和生物有限公司、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来合作社、柯瑞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锦田果蔬专业合作社、新集先锋葡萄专业合作社等6家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杨凌示范区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支当地“永久牌”的技术队伍。仅在合阳县,就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90余场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及农民2.5万余人次,为合阳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激发“内生动力”,强化“造血”机能。目前,合阳县已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百家示范县。(记者李宛嵘李艳)
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杨凌示范区五泉镇王上村。(记者 李宛嵘 摄)
记者手记
为“金种子”成长营造“好生态”
如果将科技成果比喻成“金种子”的话,那么,从它播下,到破土,再到最终长成“参天大树”,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长期困扰我国现代农业长足发展与壮大,是“三农”问题“木桶理论”中的那块短板。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24年来,肩负国家使命的杨凌示范区在补齐这块短板上不懈求索。通过协同创新,杨凌示范区改善了科技创新生态,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探索出了扎实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引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