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第四届辩论赛初赛暨《音乐、哲学与科学思维》课程辩论赛在东二楼364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辩论赛由中华网直播,当晚观看人数约38.9万人次,点赞3.4万人次。

本次辩论赛由国际辩论赛著名教练及评委、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韩鹏杰,国际辩论赛著名教练及评委、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张爱萍,音乐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音乐、哲学与科学思维》课程负责人曹耿献,音乐教育中心副教授、陕西省特色课程《中国民族钢琴鉴赏》负责人文茹,以及“国运杯”辩论赛第二届优秀辩论队队长、辩论队培训指导学生教练高渝淇担任。
比赛正式开始前,耿浩博同学带来萨克斯管独奏《稻香》,为现场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辩论赛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围绕“AI是音乐的敌人/工具”展开激烈辩论。下半场围绕“音乐的意义来自于/独立于听众的理解”展开交锋。
在上半场辩论赛中,8位同学你来我往,各抒己见,逻辑清晰,适时提问,有力反驳。在陈述立论环节,正方一辩刘培琳从技术赋能的角度出发,强调AI作为工具对音乐创作与传播的积极作用;反方一辩谢博文则立足艺术本质,指出AI可能削弱音乐的原创性与情感表达。双方在攻辩与自由辩环节中双方逻辑严密,引发观众对科技与艺术关系的深入思考。在攻辩环节,辩手们言辞激烈,针锋相对,不失逻辑,语言流畅。在自由辩环节,正方与反方势均力敌,双方对战如火如荼,互不示弱,紧紧抓住嘉宾、评委和观众们的目光,并在唇枪舌战中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在总结陈词环节,反方四辩杨子若进一步强调“AI本质是算法堆砌,它消解音乐的情感温度与人文内核,追求的是数据拟合而非艺术创造力”,并通过相关案例佐证观点;正方四辩白和泽从AI与音乐共生的现实维度总结,提出“AI工具化可降低音乐创作门槛,激发多元艺术表达,能够拓展声音艺术的边界,推动音乐教育普惠,同时为传统音乐形态注入现代性转化可能”。

上半场的激烈角逐到此结束,辩论赛评委和教练高渝淇进行点评,对各辩手的准确立论、经典论据、攻防体系给予肯定,并在分析角度和团队配合方面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