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东北地区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东北地区创新发展动能不足,常住人口减少形势严峻。要“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支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教创新资源,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创新央地合作模式,支持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系统布局建设东北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同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促进东北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补齐边境地区民生短板,实施更有力的护边补助等支持政策。
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但中部地区的产业层次和开放水平不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这个‘脊梁’要更硬一点,‘补补钙’,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与区域重大战略的深度对接和融合联动,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支持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县(市、区)振兴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东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集中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动力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东部地区在适应全球产业链重构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要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探索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改革,继续发挥引领改革发展的“试验田”、“火车头”作用。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更高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推动东部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转移。支持深圳、上海、浙江等省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方面先行先试,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三、健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机制
区域重大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为打造形成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发展区域作出的战略部署,承担着改革试验的重任。这些重点发展区域具有国土空间类型多样、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差距大的明显特征,在发展中具有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决定》提出,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必须深刻理解党中央对推动区域重大战略的部署和要求,立足不同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强化协同推动重点发展区域内多重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在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