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服务国家战略部署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人才聚集和科研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有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只有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体现出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实力;产业发展中推动关键技术革命性改革又离不开科技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其深度融合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是生产力跃迁的必然选择,更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优势。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全球化背景下大国博弈的核心引擎。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既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破战略性科技任务,完善战略性创新平台体系,提升重要科研主体能力,为大国博弈、重塑世界格局提供重要保障。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这就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挥科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切实推动产业迭代升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驱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整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创新是引领,产业创新是实践。两者深度融合将有助于加速建立科技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