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聚焦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实践
  • 沣西新城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党建 > 正文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鲁迅艺术文化学院旧址—延安市宝塔区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鲁迅艺术文化学院旧址—延安市宝塔区
2021-08-30 16:56:33 来源:陕西日报

侯海成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秉承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原则,大力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依托桥儿沟革命旧址规划建设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桥儿沟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来到这里瞻仰旧址,接受精神的洗礼。”

今年,延安鲁艺文化园区连续推出“鲁艺故事我来讲”百集视频和《印记·红色故事》、党史教育专题《延安文艺话延安》学习栏目、《歌声里的延安》文艺栏目,持续开展专题学习、文艺党课、研讨会、微视频等多种宣传教育活动,举办“艺术为人民——延安美术史”“新中国文艺从这里走来”“文艺的号角”“走向大鲁艺”等演出与展览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和艺术再创作,真正让革命薪火燃烧不息,让历史的故事照进现实。(记者 师念)

采访手记

文艺让生活更有趣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浴火重生、艰苦奋斗的一段岁月。

以前总觉得这段时期,所有人都过得很艰苦,那时候大家的生活肯定很单调乏味,直到7月底,因为采访走进延安文艺纪念馆,这些印象被彻底颠覆。

馆内大面积展示的老照片中,出现的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纯真又自信,眼神坚定并充满希望。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纷奔向延安。一时间,从西安到延安300多公里的路上,络绎不绝的都是背着简单行囊的青年男女。他们穿着各式服装、操着不同方言,但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为了抗日,北上,向着延安。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来到延安、来到鲁艺的青年们,带着一颗热爱艺术的心,投身于创作之中。文学、美术、戏曲、歌剧、漫画、诗歌、木刻……不同的艺术表达,相同的创作激情。无论那里的办学条件如何艰苦,大家都因热爱而甘之如饴。

在展厅里有一幅很大的照片,是当时《兄妹开荒》的剧照。摄影者站在舞台背后,画面中兄妹二人在舞台上表演,台下观众挤得水泄不通,一个个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虽然是黑白照片,但所有人投入的神情,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在参观完延安文艺纪念馆的当晚,我来到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观看了大型街区沉浸式行进歌舞剧演出《延安十三年》。游客们在演员的指引下,穿梭在街区,所到之处万人空巷,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延安时期,文艺演出时的受欢迎程度肯定不亚于此。

不管何时,文艺真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抗战时期的精神支柱,是和平年代的快乐来源,更是平淡岁月的浪漫体验。(师念)

先锋与群众

人生因说书而精彩

贺连善(左)在表演陕北说书。

7月20日晚,贺连善打扮成一副老太太的模样,头顶白色假发,身穿补丁布衣,左手挎着竹篓,右手持着拐杖,佝偻着腰,在快手平台里直播,表演说书。

今年54岁的贺连善是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说书的代表性传承人。只要时间允许,每天晚上他都会上快手直播。目前,他的粉丝量已突破100万人,单条点击量最多超1800万次。

早在1980年,14岁的贺连善因家境贫困放弃学业,开始从艺唱道情。1983年7月,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子长县听到了当地有名的说书人韩信杰的表演,一下子就被这样的艺术表达所吸引,贺连善回忆说:“那天我听得十分入迷,连午饭都忘记了吃。直到表演结束,我把自己所在村庄的名字留给韩师父,希望他可以收我为徒。”

关键词:延安,宝塔区,鲁迅艺术文化学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