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聚焦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实践
  • 沣西新城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党建 > 正文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鲁迅艺术文化学院旧址—延安市宝塔区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鲁迅艺术文化学院旧址—延安市宝塔区
2021-08-30 16:56:33 来源:陕西日报

红色故事会

新中国文艺孵化地

延安文艺纪念馆。

7月2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延安鲁艺召开。

延安不仅是革命美术的圣地,更是新中国文艺出发地。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倡导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地文艺家和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与经过长征来到陕北,以及坚守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一起,共同为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奉献出青春热血和艺术才华。

文艺队伍 汇聚延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延安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大批爱国文艺家和知识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纷纷奔赴延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有4万余人,他们组成延安抗战文艺的骨干力量。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于1938年4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教育机构。

延安时期,鲁艺作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实施统一战线下的抗战文艺教育,共创办六期,招收培养学员685人,并先后创办鲁艺分校,形成了以延安为中心,辐射至全国各地的培养文艺人才的教育基地,除此之外还为陕甘宁边区和前线举办中短期培训班。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年轻的鲁艺人在残酷的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拿起笔,为抗战文艺书写绚烂篇章,拿起枪投入到火热的抗日斗争中,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实践了革命文艺战士的信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血战到底!

文艺组织 蓬勃兴起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1938年7月4日成立,长期坚持以民众容易接受的秦腔、眉户等形式,宣传抗战与生产,坚持在边区乡村文艺演出。

剧团成立之初,正值根据地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将《论持久战》的300元稿费捐给剧团,用来购买幕布、汽灯、道具等必需品。之后,周恩来、贺龙等中央领导同志也给剧团捐赠。贺龙还把缴获来的日军衣服、皮鞋、钢盔等战利品,托人从晋绥前线带回,转交给剧团当道具。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从成立起便一直坚持文艺为时代服务、文艺为老百姓服务。他们演出的《小放牛》,是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剧目之一。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先后在陕甘宁边区23县190个村镇,巡回演出1475场戏,观众达260万人次,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台戏上演,成为边区非常活跃且很有影响力的艺术演出团体,后来发展成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延安电影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的第一个人民电影机构,隶属于八路军总政治部。1938年,在周恩来亲自组织和安排下,袁牧之、吴印咸、徐肖冰等一大批进步电影人陆续到达延安,筹建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延安电影团成立后,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第一组镜头在黄帝陵开拍,“誓为抗日救亡之先驱”的决心昭告天下。延安电影团不仅拍摄电影,也是党中央指定的新闻及重大事件的专业图片摄制机构。从1938年至1946年,延安电影团在延安和敌后根据地共拍摄了数以万计的图片,为抗战时期的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积累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延安时期文艺社团组织众多,这些组织在普及文化知识、培养人才、创作演出、服务抗战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234...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延安,宝塔区,鲁迅艺术文化学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