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的李大钊”
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李大钊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然而“西北的李大钊”却鲜为人知,他就是陕北革命火种的播撒者、西北革命的奠基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毛泽东评价他为“陕北共产党奠基人”,朱德为他题词“陕北共产党发起人”,他就是李子洲。
李子洲是陕西省绥德县人,他出身贫寒但读书刻苦,私塾先生称赞他为“寒门才子”,1917年,时年25岁的李子洲考入北大预科,遇到了对他人生影响最为深刻的人——李大钊。
自此,他坚定走上了追求真理、救国图强的道路。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李子洲报名加入研究会,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会员。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李子洲积极投身“火烧赵家楼”等学生运动,创办《秦钟》《共进》等进步书刊,完成了从学生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李大钊经常带着李子洲参加各种活动,李子洲也将李大钊视为楷模,由于两人身形、长相有几分相似,有的同学便戏称其“小李大钊”。1923年初,李子洲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之际,李大钊以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员会名义任命李子洲为特使,嘱咐他返回陕西北部筹建党组织。
李子洲不负重托,回到陕北后一手抓教育革命,以四师等学校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建立起陕北第一个党团组织,培养了刘志丹、谢子长、白明善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一手抓武装革命,策划组织了清涧、渭华、旬邑等地的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推动革命运动在陕北大地蓬勃发展,为陕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出发点。1929年他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依然坚持斗争,直至光荣牺牲。李子洲牺牲以后,为纪念他的卓越贡献,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意愿,经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将绥德、米脂、横山、清涧等县划地组建子洲县。
电影《李子洲》是首部聚焦李子洲的院线电影,由青年导演、编剧朱秋玥执导,知名演员于晓光领衔主演,奚望、那志东、邓炀、高海诚等联合主演。电影还特邀金鸡、百花影后娜仁花参演。主题曲《俯仰天地间》由陕西文化学者、诗人薛保勤作词,音乐人周秀松作曲,歌唱艺术家韩磊演唱。
影片以1923年至1929年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陕北共产党奠基人李子洲同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回陕开拓发展革命事业,为西北革命人才的培养、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西北的李大钊”这一称号背后的历史使命与精神传承,致敬那段燃情的岁月与不朽的英魂。
一个人一座城
当“李子洲”这个名字映入眼帘时,或许有人会感到陌生,但在陕北大地上,他的故事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山川河流,成为这片土地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他曾是北大校园里意气风发的青年,也是陕北高原上播撒革命火种的先驱。37岁的生命虽短暂,却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被永远镌刻进历史——一座县城,因他而命名。
一个名字,一座城
1944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绥德、米脂、横山、清涧等县划地组建而成的县命名为“子洲县”,以纪念革命烈士李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