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购买优质种苗也需要大笔资金,合作社初创,捉襟见肘,李永亮带领最初的几名成员,漫山遍野地去寻找、挖取野生的中药材种子。再移栽回试验田进行繁育,以此解决最初的种源问题。
除了土地与种苗外,种惯了庄稼的村民也对种植中药材充满了不信任,“刚开始是让大家信服。种药材和种庄稼不一样,技术要求高,见效周期可能长些。我们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乡亲们有顾虑,我们就搞示范田,手把手教。”李永亮说道。
凝聚力量 小步快跑
尽管起步艰难,但李永亮和村民们的信念未曾动摇。他们稳扎稳打,采取“合作社+农场”的模式稳步推进。小规模示范田的成功,逐渐吸引了更多村民的加入。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和合作社的带动下,技术培训紧锣密鼓地展开。李永亮亲自示范,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像曹军这样的“技术骨干”被培养出来,不仅在本村指导,还被请到周边村镇传授经验。
“我是在乔岔滩那边跟上李永亮种了五年柴胡、远志、黄芩,村民叫我过来指导种植,指导使用机械,那边挣一份工资,这边挣一份工资。”正在马镇枣林下种植柴胡的曹军乐呵呵地说道。
展望未来 传承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