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木市高家堡镇乔岔滩村,眼前是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中药材田。多年前这片土地还因贫瘠而广种薄收,如今,2000多亩特色中药材在此扎根,孕育着3家公司、4个合作社、5个农场的蓬勃发展。这片沃土深深倾注着乔岔滩村监委会主任李永亮十多年如一日的热血与汗水。
寻根乡土 发现“金种子”
十几年前,当时的高家堡镇乔岔滩村,受制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环境,传统农作物如土豆、玉米产量低、效益差,乡亲们守着土地却难致富。
面对困境,心怀家乡的李永亮毅然踏上了探寻之路。他放弃国企神东公司的稳定工作,一头扎进中药材的世界。但创业并非易事,方向至关重要。李永亮开始四处调研,跋山涉水,从各地采集回不同的中药材种子,带回乔岔滩。接下来是严谨的筛选、测含量、对比生物特征、验中药材适宜度、析药效含量……经过反复的试验对比,李永亮发现,乔岔滩当地的野生品种,尤其是南(红)柴胡,才是最佳选择,并且在古代药学典籍中多有记载,历史底蕴深厚,市场前景广阔。
“这个南柴胡,在全国来说,其实在咱们陕北神木分布是最广泛的,在南北宋朝的时候就记载过,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中说‘延安府神木县其地所产柴胡,根赤色,如鼠尾’特别香,香气甚佳,过往者闻之则气爽。”
这一发现点燃了希望,李永亮创办了“神木市乔岔滩清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试种。看到初步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乔岔滩村委会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深入讨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可行性。最终达成共识:将中药材种植作为乔岔滩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来抓。鉴于李永亮的专业眼光、实干精神和带头作用,村委会提名,经村民选举决定他担任村监委会主任,肩负起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的重任。
筚路蓝缕 创业多艰
村里适宜耕种的土地本就有限,集中连片发展规模种植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凑足起步的土地,李永亮和合作社成员只能将目光投向贫瘠的山地。“平地少,就从山上要地!”他们硬是在山坡上开垦出了最初的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