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务服务满意度评价。健全政务服务热线反馈评价机制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严格推行政务服务办理事项热线回访全覆盖和“一次一评”“一事一评”工作规范,以离场评价和线上评价为主,落实前台与后台、大厅窗口与职能部门“好差评”评价权责要求;实行评价和回复公开,落实“差评”和投诉问题调查核实、整改和反馈,加强“差评”问题整改,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
扎实开展“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活动。区政务服务中心协助局办公室制定各进驻窗口单位一把手座窗口走流程跟执法安排表,扎实推进座窗口走流程活动。每半年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和群众代表、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走进政务服务中心,召开座谈会,开展登录办事平台体验活动,看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服务“优不优”、体验“好不好”。
三、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推进
坚持党建引领政务服务工作。一是制定星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榆林市星级政务服务机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榆林市榆阳区基层党组织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区政务服务中心星级党支部和区政务服务中心星级创建实施方案,确保两个星级创建工作按期高标准完成任务。二是局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分工,按时间节点完成创建工作阶段性任务,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三是抓住创建工作重点,各项任务负责人对照创建评定指标,逐条梳理,查漏补缺,把握重点、抓住关键,高标准高要求完成星级创建工作。
坚持理论和业务学习相结合。一是以局党组学习计划为纲制定中心党支部学习计划,将巩固主题教育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同党支部召开的“三会一课”和组织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业务学习和业务工作开展结合起来,利用好红色资源,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星级创建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抓党建与抓业务工作融合,以“党工青妇”为载体,结合党建、志愿服务、文明创建、业务审批和政务服务,扎实开展“三亮四比五评”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认真评选政务服务中心党员示范岗、红旗窗口、红旗标兵,通过评选活动、礼仪培训、业务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助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深化系统性改革,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1、持续深化“大厅之外无审批”改革。按照“放管服”改革“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和“应划尽划”原则,协调各进驻部门积极配合局中心在2024年6月底前制定大厅之外无审批负面清单,将清单以外的行政许可事项、便民服务事项有序划转,坚持线上线下“应进必进”,严禁“明进暗不进、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现象发生,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
2、持续优化“受审勘”分离改革。持续推进综合受理窗口改革,延伸拓展“受审勘分离”改革模式,落实无差别“综合窗口”和分领域“综合窗口”的设置,全面推行“前台受理、后台限时办结、窗口统一出件”,坚持午间办事不打烊、双休日、节假日预约服务,不断提升政务便利化。
3、持续优化“审管联动”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审管联动机制,及时推送审批与监管信息,形成线上线下“双告知”“双反馈”“双推送”常态化机制。建立政策互通制度,监管部门要将涉及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政策发生调整变化的及时书面函告审批部门,确保审批和监管政策信息互通,高效审批,及时监管。
4、持续优化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优化帮办代办窗口设置和人员配置,对重大项目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全面推行代办总长统筹协调、部门协同的代办机制,对重点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制定全程帮办代办工作计划,明确帮办代办人员职责,做到步步有跟进、事事有落实,确保项目建设不脱节、不断档。为省市重点项目配置“项目管家”,建立重点项目行政审批档案,推行“一项目一档案”管理模式。对老、弱、病、残、孕、军人等特殊群体推行全程陪同办理服务,并开头绿色通道,真正做到变“群众来回跑”为“一次为群众办好”。
5、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重要阶段,完成企业和个人“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或跨层级办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后,在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受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
下一步,该局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为榆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丰献审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