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是民歌大师张天恩的故乡。曾经,张天恩便是从张家墕村出发,用勤劳的双脚赶着牲灵走遍三秦大地,并根据沿途所见所闻创作出了《赶牲灵》这一脍炙人口的陕北优秀民歌。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堡《赶牲灵》乡艺走廊,主要包括秧歌、水船、民歌、唢呐、剪纸、皮影、地方小戏等,将吴堡文化浓缩在非遗中,在这片乡土悠远地回荡。
2008年,吴堡《赶牲灵》乡艺走廊入选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堡唢呐
一声吹奏,一生回响,或是低婉、或是高亢,百转千回,触动心肠……历史悠久的吴堡唢呐,曲牌繁多,且新老兼备;演奏技巧灵活,且各派迥异;乐曲动听,且音域跳度大;适用性强,且群众喜闻乐见,是陕北独有的民间艺术精品,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古老的韵律、激情的灵魂,这就是吴堡唢呐,每一声都是对历史的深情回眸,对黄土地的无限眷恋。
2011年,吴堡唢呐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堡转九曲
俗话说,“九曲阵里走一走,轻松活到九十九”。转九曲,作为陕北地区的一种民间习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吴堡转九曲,横成19行,竖成19行,一灯一杆都寄托着生活的温暖情思,一弯一绕都布满了人们的欢声笑语。每逢节庆夜幕,在浩荡壮观的九曲方阵里,人们带着美好的愿望,祈盼着幸福吉祥。
2013年,吴堡转九曲入选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堡柳编
柳编,即以柳树的枝条为材料编制成各种生活用具及手工艺品,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吴堡柳编历史悠久,工艺精美,编结出的枣核形均匀、个小、结实,因而经久耐用,备受欢迎。一草一柳话传承,一编一织守匠心,这些经纬之间的传承演绎着吴堡匠人们最美好的指尖芳华,也是沉淀了时光之美的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