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小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邹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副总督察刘岗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小波介绍,2025年1月17日,《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复,本规划是西安市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政策和总纲,是编制下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定依据和基础。
《规划》确定西安城市性质为“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为“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往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愿景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门户城市和中华文明传承代表城市”。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构建农业空间格局,系统保护生态空间,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张小波介绍,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2.4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5.2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795.6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10.77平方千米以内。构建“七田、七板块、一带、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以自然保护地为基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秦岭山区和渭河流域为重点,构建“一屏一带、多廊多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形成连续完整的生态网络。
“为保障国家主体功能区等重大战略在市、县层面精准实施,并强化城市核心功能传导。”张小波介绍,西安建立“功能区、功能组团、功能单元及重点功能区块”四个层次的功能体系。以不同层次功能类型为载体,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分区、土地用途等不同尺度的空间利用方式间,补充优化传导路径及传导方式,促进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有效形成,推进城市战略与核心功能的层级分解,实现重大战略的精准投放与科学落定。发布会上,张小波表示,到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560万人以内。
同时,西安还将构建“链接国际,辐射全国,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强化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增强区域交通网络辐射,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邹林表示,发挥西安引领带动作用,一方面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增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枢纽辐射能力,发挥机场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航空网络节点作用,增强洲际连接能力和全球辐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打通与区域主要货源地的快运连接线,提升供应链组织能力;同时,统筹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咸新区、浐灞国际港等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物流设施布局,高水平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提升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能级,留足航空枢纽保障、临空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等功能发展空间;拓展西安国际港综合服务能力,打造重要人文交流基地;规划建设西安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西安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心与新质生产力的承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