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 西凤酒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文旅 > 正文

民族音乐的时代答卷——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全国百场巡演纪实

民族音乐的时代答卷——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全国百场巡演纪实
2025-09-26 09:45:50 来源:陕西日报


9月25日,《永远的山丹丹》第100场演出在国家大剧院圆满举行。

第四乐章《刮大风》。

9月25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迎来全国第100场巡演。

指挥家阎惠昌执棒,胡琴演奏家沈诚、唢呐演奏家王展展、陕北说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永原以及陕北民歌手苏文倾情加盟,乐团的140余位艺术家同台演绎,用音乐汇聚起从传统到现代的深沉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永远的山丹丹》不久前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再一次印证了其艺术价值与广泛影响。

当最后一个音符定格在音乐厅,掌声与喝彩声经久不息。这份热烈回应,不仅属于舞台上的艺术家们,更属于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多年来坚持民族音乐创作与创新实践的努力与坚守。

创作之源:从地方之声到时代之音

2017年,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秉持“立足陕西、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的艺术愿景,特别委约作曲家王丹红创作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

作品初创期,主创团队多次深入陕北延安、榆林、米脂、安塞等地开展田野采风,亲身感受“延安精神”的深厚底蕴,挖掘黄土高原丰富多样的本土音乐资源,体悟陕北人民乐观坚毅、顽强不屈的生命气质。历时105天高强度排练,近200位创演人员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克服各种困难,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于2017年10月16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

这部作品集合了腰鼓、唢呐、信天游、说书等陕北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未止步于对民间素材的再现,而是以交响化的手法和当代性的视野,完成了一次跨越地域与时代的艺术转译。作品既延续了传统文化中对土地与生命的热烈赞美,又在厚重的音响和多维的结构中,赋予其新的精神质感与历史纵深。

作品自首演以来,引发观众与评论界的广泛共鸣。它证明了民族音乐不仅可以是“地方的声音”,更能够成为承载时代精神与文化价值的“民族之声”,在中国音乐的版图上写下了独特而厚重的一笔。它的出现填补了大型陕北风格民族管弦乐作品的空白,推介了陕西的特色文化,用作品讲活了陕西故事,对中国民乐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被音乐界评价为“一部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创作”。

在音乐的语境中,陕北的红色山丹丹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再现,更象征着黄土高原人民质朴坚韧的生命意志。通过王丹红的艺术化提炼,它所传递的不只是动人的旋律,更是一种群体记忆、民族气质与精神自觉的外化。

正如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所说,《永远的山丹丹》如同文化解码器,将陕北的生命符号、历史因缘、民俗风貌与创新能量层层递进,映射出质朴丰润的文化肌理和顺应时代感召的精神力量。

百场巡演:跨越山河的音乐长征

9月15日,《永远的山丹丹》“百场绽放共赴新章”纪念活动暨总谱出版发布会在京召开。《永远的山丹丹》总谱正式面世,使作品从“舞台演绎”迈向“文献经典”,不仅为全国专业乐团复排与再创作提供了权威依据,也为高校教学、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永远的山丹丹,巡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