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 西凤酒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文旅 > 正文

《护宝寻踪》背后的耀州瓷故事

《护宝寻踪》背后的耀州瓷故事
2025-06-26 16:45:09 来源:秦闻

《护宝寻踪》中的“宝”雕刻起来有多难?

目前,厂子里拥有10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位铜川市级大师以及4位铜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茹春玲的师傅,70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孟树锋,至今仍坚守在创作一线。

记者当天采访时,共有6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雕刻作品,其中3人都在制作北宋银扣青釉刻花葵口钵。它就是《护宝寻踪》中耀州瓷的代表。这件出自宋代耀州窑的典型器物,如今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

它的发现,不仅是耀州窑青釉瓷器的金银扣器物首见世人,也代表了当时北方窑口的最高水平,足以和名满天下越窑秘色瓷一较高下。

让12瓣牡丹宛如在瓷面上绽放,这不仅考验着工匠的技艺,更是对其耐心与专注力的极致挑战。茹春玲坦言,就雕刻技艺而言,其难度令无数工匠望而却步。

茹春玲介绍:“从正反两面的雕琢来看,不仅需要工匠对坯体的厚度和受力点有着精准把控,更要在正反交替雕刻时,保证两面图案的对称性与层次感。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坯体破损或图案错位的情况。而12瓣牡丹纹的雕刻更是难上加难,每瓣牡丹的大小、弧度、纹理都需保持一致,且瓣与瓣之间的衔接要自然流畅。”

当老手艺遇上新表达

关键词:护宝寻踪,耀州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