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西安联通
  • 西凤酒广告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文旅 > 正文

老腔艺人的“粉墨人生”

老腔艺人的“粉墨人生”
2025-04-29 16:00:36 来源:渭南宣传

“风花雪月平凡事,笑谈奇闻说炎凉。悲欢离合观世相,百态人生话沧桑……”

画面中,夕阳将潼关古城染成鎏金色,一声惊木如裂帛般划破天际。五丈高的城墙上,十位老腔艺人仰天长啸,脖颈间青筋暴起,月琴震颤出千军万马的蹄声,板凳砸地恍若惊雷——这不是历史的回响,而是华阴老腔在2023年国际非遗节上的惊艳亮相。这曲传承千年的黄河绝唱,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叩击着新时代的脉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阴老腔也曾经历过低谷。但因有诸多传承者的“艺以为己任”的坚守与创新,才让这“东方古老的摇滚乐”得以拨云见日,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提及华阴老腔的“复活”,不得不提王振中。但在当地,人们管他叫“白毛”,好多人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

“太华有奇叟,眉发白如银。逢场惟作戏,孤坐常抱琴。声撼白虎帐,弦拨龙门阵。宝刀何曾老,犹自将千军。”1937年出生的王振中,从小生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王青山是唱秦腔的好手,母亲也是个戏迷,家中常常挤满了各路艺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王振中与老腔结下了不解之缘。六七岁时开始学唱秦腔,十八九岁时改学老腔,二十岁出头学唱白。

“白毛”王振中

后来,得老腔皮影戏艺人吕孝安真传,王振中继而成立“木胜班”。他大胆创新,汲取其他姊妹剧种的精华,使得老腔皮影演唱技艺愈发精湛。1961年,他毅然自立门户,凭借着深厚的功底与高超技艺,迅速征服了观众。

在老腔伴奏中,王振中增加了二胡和高板,增加伴奏音乐层次,并改进月琴演奏技法,把以肘臂运力的传统硬拨弦法,改为以手腕运力的弹技法,采用三把固定指法演奏,使音阶准确、音律纯正,丰富了音色和表现力。

当年,王振中尝试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的老腔移植,并创编了《学毛选》《金花银花》等反映群众生活和时事热点的文艺节目。而后,他又创编了历史剧《李世民取明州》,并把华山神话剧《回心石》移植改编成皮影戏。

(图片来自网络)

关键词:华阴老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