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秦始皇陵,人们第一反应是气势恢宏的地下兵马俑军阵。其实,陵园内还有着一支“地下娱乐杂技团队”,这就是“百戏”俑坑。如果说秦兵马俑的发现让始皇帝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形象跃然眼前,那“百戏”俑的发现则让不一样的秦代宫廷生活逐渐浮出水面。
K99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陵园的东南部,距离秦始皇主陵约300米左右,是一座内有东西向三条过洞、两端分别有斜坡门道的“凸”字形陪葬坑。该遗址出土陶俑30余件,专家考证,这应是秦代娱乐文化生活的反映。
199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对其进行了首次抢救性试掘。2011年至2013年,为配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9901陪葬坑展厅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K9901陪葬坑进行整体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880平方米,对陪葬坑进行了全面揭露,确定了陪葬坑的性质、内涵及建筑结构,并对出土各类遗迹、遗物进行了科学保护。
从已修复的陶俑姿态分析,他们造型风格独特,风格、特点与秦兵马俑截然不同,从这批俑的表现形式、形象、动作等因素分析,初步判断是秦代宫廷娱乐活动的“百戏”俑的可能性最大。
那么古代的“百戏”是什么?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竞技类的杂技项目就已经逐渐形成,至秦代,百戏已登上秦宫廷大雅之堂,成为秦代宫廷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正如《东周列国志》记载:“秦俗,农事毕,国中纵倡乐三日。”说明秦人喜好乐舞由来已久。
秦代工匠在塑造这批陶俑时,充分运用了塑、堆、捏、贴、刻、画等技法,使陶俑的体、量、形、神、色、质等艺术效果得以充分展现,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得以凸显。同时多种雕塑技法和彩绘工艺交叉运用,整体层次丰富,个性鲜明。
“忙于帝陵浩大工程中有一位少年,双手搅拌水与黄土,手工制作一组宫廷‘百戏’俑……”最为奇特的是,在28号俑腹部表面彩绘之上发现三枚连续的指纹痕迹。专业鉴定机构的指纹学专家对三枚指纹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分析得知,这三枚指纹与青少年指纹特征高度相似,这尊陶俑的工匠应为青少年。
28号“百戏”俑位于K9901陪葬坑T23G3中部,近过洞的东端,共计残片数量大小72块+12袋残渣,暂无头、无双手、右腿暂缺失。
不同于兵马俑的威风凛凛,如此罕见的造型让28号俑一经公布就迅速引起网络热议,甚至有网友晒出模仿其姿势的照片,28号俑也迅速成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新晋“网红”。
除了罕见形态的陶俑,还有数件形态各异的“百戏”俑值得一看。
在发掘出土的秦代陶俑中,4号俑“泡钉俑”是保留秦代艺术信息较多的一件精品。
修复后的4号俑通高1.57米(不含头部),陶俑上半身装饰有类似明清时期皇宫大门上的那种圆泡,被考古人员命名为“泡钉俑”。泡钉间装饰有太阳八角纹,下身着裳,绘有大量精美纹饰,残存的彩绘图案,主要集中上衣、领缘、袖缘和裤子腰带等部位,主要是八角星纹、几何纹饰和云气纹,呈现白色、黑色、黄色和紫色。
研究人员分析,泡钉俑服饰是丝绸面料的可能性最大,秦陵博物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了泡钉俑彩绘纹饰的纺织品复原工作,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泡钉俑服饰的基本原貌。
该俑下裳后侧面下有一个戳印文字,前一字为“宫”,后一字残缺,但从大体轮廓和主要结构可以判断为“臧”,这应该是制作该俑工匠的名字。
此外,1号“百戏”俑,身体壮硕魁梧,右臂有刻画文字“咸阳亲”;2号“百戏”俑,体型偏瘦但结实有力;3号“百戏”俑,身体壮实但不臃肿;5号“百戏”俑体形魁梧健硕,腹大腰圆;6号“百戏”俑,身材修长但肌肉筋腱;19号“百戏”俑,残高181厘米。
“百戏”俑的体型和姿态相互间差异很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当与每件“百戏”俑所从事表演项目不同有密切关系。从体型看,从事力量类项目的俑,都被塑造的魁梧而健壮;从事技术类项目的俑,则被塑造的矫健而轻灵。考察他们的身形和姿态,可知每尊陶俑的造型都是他们表演项目技术动作的真实再现。
遥想2000多年前,在一场宫廷浩大的盛宴上,这些“百戏”俑各怀绝技、各显神通,不断点燃宴会的气氛……
K9901陪葬坑除了出土大量“百戏”俑外,在陪葬坑二号过洞棚木层的上部,出土了一件秦代青铜大鼎。铜鼎出土时完整无损,只是表面布满绿锈,鼎内还有3枚铜箭镞,鼎口沿上挂着一小段铜扁条。因为这件铜鼎体形硕大,纹饰精美,被考古界誉为“秦陵第一鼎”。
秦陵第一鼎为圆形三足鼎,兽形腿足,直肩,双附耳,子母口。依据内敛的口沿形状分析,该鼎原来有盖,但出土时盖已不存。铜鼎的耳、肩、腹部均有繁复、精美的纹饰。鼎口直径71厘米,通耳高61厘米,鼎重212公斤。该鼎是迄今为止所见的最大秦鼎。
关于青铜大鼎为什么会出现在“百戏”俑坑,有学者根据俑坑中陶俑的百戏身份以及鼎的出土位置,认为它是呈现秦始皇宫廷杂技——扛鼎的一件道具。当然,也有学者不同意“举鼎”之说,认为这件铜鼎应是秦国宗庙的祭祀重器,更有学者认为该鼎应当是战国时秦国自己铸造的礼器。有争论,说明文物背后有故事。
k9901陪葬坑的发现,更新了考古界对秦始皇陵陪葬内容的认识,而俑坑中出土的姿态各异的“百戏”俑,不仅丰富了秦始皇陵园陪葬陶俑的门类,更让我们看到了秦代雕塑在人物造型和表现形式方面的成熟性和多样性。关于“百戏”俑坑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中,随着秦陵考古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更多谜底终将会呈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