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金碗局部装饰上略有不同,外底中心虽各为一只鸳鸯,但呈回首相对状,形成有趣的互动组合。两碗内壁分别有唐人墨书“九两半”“九两三”。记者了解到,那件墨书“九两半”的金碗目前正在杭州“出差”,参加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藏着唐代“黑科技”
在剧中第二轮斗宝中,掌事老板拿出了一件叫“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宝贝,斗宝人放话,现场就没有能斗过它的宝物。
1970年10月,何家村窖藏被发现,两个陶瓮、一个银罐里装着千余件奇珍异宝,让人们窥见盛唐长安当时的风俗文化,不论是鸳鸯莲瓣纹金碗,还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无一不珍贵,无一不精巧。“这件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最奇妙的地方在于,无论香囊挂在人身上还是马车上,无论如何旋转,里面的香盂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不会出现香灰倾覆现象,这源于唐代的‘黑科技’,工匠竟然使用了‘陀螺仪’的原理。”据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件香囊的设计十分巧妙,在它的下半球体内有两层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外球壁相连,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及金质香盂相连。人们佩戴香囊时,由于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两个同心机环的机械平衡,无论怎样转动,内部的香盂始终保持平衡,香盂内燃烧香料的火星、香灰不会溢出,令人拍案叫绝。
入选高考数学题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斗宝大会的高潮,就是“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的出现。它一出场,别的宝物都黯然失色。
1981年,这枚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被一名中学生发现于陕西旬阳的河滩地中,随后被上交博物馆。经专家鉴定,印信主人为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官员独孤信。独孤信有七个女儿,均与当时的豪门贵族联姻。史书记载,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七女则为隋朝文献皇后,一门出了三朝皇后,被称为“史上第一老丈人”。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呈球体八棱二十六面,其中有14个面镌刻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耶敕”“令”“密”等。14面印文内容不同,用途各异,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煤精,又叫煤玉、黑琥珀,是一种已经石化了的煤。因为光滑,细密,韧性大,非常适合雕刻,也常常被制作成各种实用品或艺术品,有时还被当作文房四宝的原料。但是,用煤精来制作印章,十分少见。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可算是一个“老网红”。早在5年前,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被写入2019全国高考数学题,迅速走红网络。
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