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BMJ》,以“Stepwise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e-escalation in patients after drug coated balloon angioplasty (REC-CAGEFREE II)”为题,在线发表了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高超副教授团队有关药物球囊术后抗栓工作。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陶凌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高超副教授,朱彬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阳繁教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温尚煜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血管介入治疗中,药物洗脱支架仍是当前金标准治疗方式,获得国内外指南推荐。金属支架虽能快速解除血管狭窄,但存在限制血管生理功能恢复局限性,植入后可能诱发局部慢性炎症并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药物涂层球囊作为新兴技术,通过球囊扩张实现局部药物释放,在保证与支架相近治疗效果前提下,可避免金属材料永久性植入。目前,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药物球囊治疗的适应证,及术后抗栓策略仍需进一步明确。2024年9月2日,陶凌教授、高超副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IF=98.4)报告了REC-CAGEFREE I研究结果,探索了药物球囊适应症。
今年3月31日,该团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延续创新,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IF=93.7)报告了REC-CAGEFREE II研究结果,提出了药物球囊术后抗栓新策略。发现较国际指南推荐的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策略,由该团队原创提出的“逐级双联抗血小板降阶策略”可在不增加缺血性事件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大出血发生率1.2%(相对风险降低75.0%),显著提高了患者整体获益(Win Ratio:1.43)。
REC-CAGEFREE II研究是首个验证药物球囊术后最佳抗血小板策略的随机对照研究,所提出的“逐级双联抗血小板降阶策略”亦是该领域目前唯一证实的抗栓策略。该研究结果在2024年欧洲EuroPCR大会进行了首次结果公布,并在66项突破性研究(Late Breaking Trial)中,获评“三大突破性研究”(Three Major Breaking Trial)。
在陶凌教授与高超副教授主持下,研究团队持续开展心血管领域临床研究攻关,系列原创成果发表于Lancet、BMJ、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等权威期刊。未来将聚焦两大研究方向,持续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成果,提升团队学术影响力与人才培养效能;深化“实验室-临床前-临床”转化研究路径,加速推进原始创新成果向临床转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诊疗新方案。
来源:空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