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铜川矿业(局)公司成立七十周年:
七十载深耕煤海,铜川矿务局凿岩开巷采乌金,铸就工业脊梁;新时代砥砺奋进新征程,绿色转型绘宏图,续写铜川矿业新华章。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砥砺前行。站在铜川矿业(局)公司成立70周年的节点回望,往昔岁月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而我,作为矿务局第三代子弟,与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承载着家族记忆与时代变迁的故事,在岁月长河中愈发清晰。
■外爷的手提包
一下把记忆拉回到了七八岁那年,看到的第一个人,便是我朝思暮想,疼爱我至深的我的外爷,他曾经是铜川矿务局物资供应处驻西安转运站的站长,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肩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无数个日夜,他坚守在转运站,协调物资的调配与运输。那时交通不便,从西安到铜川仅仅100多公里,汽车就要跑3—4个小时,运输条件艰苦,为了确保矿区生产所需物资及时送达,外爷常常亲自坐着解放牌的大卡车,在颠簸的道路上奔波。记忆中外爷虽然很严肃,但是一见到我这个小外孙就喜出望外,把我抱在怀里用他的胡茬蹭我的脸,而我最惦记的永远都是外爷手里的那个上面印着北京工人文化宫图案的黑色手提公文包,那就是我儿时的百宝箱,每次从西安回来,总能掏得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大白兔奶糖!糖炒板栗!还有旋转木马造型的转笔刀!现在回想起来,那全都是外爷的爱啊,躲在每一个思念外爷的瞬间闪闪发光。外婆总说:“你看你外爷,每次回家,衣服上都沾满煤灰,一脸疲惫……”在外婆的嗔怪中,我看到的外爷却异常高大、伟岸!他用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为矿区的物资供应筑起了坚实的防线,保障着矿井的正常运转。他眼神中总是透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与执着,他总是和我说:“瑛瑛娃,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工作,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就有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后,我参军,而后我真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一步一步朝着外爷的嘱咐越靠越近……
■外婆的老茧
外婆是铜川矿务局供应处支架厂钢筋车间一名普通的钢筋工,外婆的工作台在车间东南角,台面上布满深浅不一的凹痕,那是三十年钢筋加工留下的岁月印记。她身上永远弥漫着铁锈和汗水混合的气味,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在外婆怀里,闻着她身上的味道,我总有一种安心的感觉,外婆有一双会说话的手,虽然茧子厚得像树皮,手指关节因常年握钳而变形,但,这双粗糙的手,却异常温暖、温柔。记得小时候,我生病半夜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的时候,只要外婆摸着我的头,嘴里念叨:“额娃不难过,额娃不难过,婆给额娃婆娑婆娑……”听着外婆的念叨,闻着她身上熟悉的味道,我瞬间就能睡得香香甜甜,我想,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上,大家都在不遗余力寻找的安全感吧!在那个女性还未被广泛认可从事体力劳动的年代,她不但要照顾着家里的6个孩子,还要做好一个钢筋工的本职工作,在钢筋堆里,她弯钢筋、点焊、扎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累弯了腰、粗糙了双手,却锻造出坚韧的品格。她话不多,个儿不高,却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家里家外的一片天。外婆常说,每一根钢筋都能做成道枕和支架,它们都关乎着矿区建设的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她的认真负责,不仅是对工作的态度,更是对矿区深深的热爱。那些闪着冷光的钢铁骨架,最终都深入地下数百米,撑起了无数矿工的生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