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高原千沟万壑之间,有一条潺潺的溪水,流淌在山涧之中,迂回于青山之间,穿越一座座村庄,滋润着两岸良田。在铜川市北市区流入漆水,汇入沮河,又奔向渭水、黄河……直至大海。这就是铜川市王益区的王家河,古名雷平川。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行走在山塬上,举首遥望王家河犹如一支饱蘸墨彩的画笔,在山城蜿蜒走笔,勾勒出了一幅亘古至今、壮丽宏伟的历史长卷。这条河水两岸曾出土仰韶文化“中华第一龙”陶罐、殷商陶器、姬周礼器、秦汉砖瓦、唐宋瓷器;流传着元朝皇胄义王王彦龙传奇;留存有明清时代雷坪寺遗址;建有“一五”计划期间王家河煤矿和“三线”建设时期陕西省东风机械厂。这幅包罗千年文明的画卷,浓墨重彩之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大唐文化,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重新认识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
上世纪70年代初,王家河地区陆续出土数尊北周、唐代鎏金铜造像,包括佛祖、弥勒、天尊等。古代的能工巧匠将它们铸造
这尊老子造像高11.9厘米,宽3.1厘米,厚2.9厘米。老子头戴金冠,身穿道袍,双目微睁,弯眉闭唇,颌下蓄须,双臂前曲,掌心向外,双足立于仰覆莲座上。尤为奇特之处,在造像桃形镂空背光顶部有一尊小化佛,化佛盘腿而坐,合掌于胸前。众所周知,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尊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为教主。佛教是外来宗教,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建。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距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那么两种发源区域、文化思想、教义经文都不同的宗教,如何碰撞渗透、交织融合,以至在唐代将东西方圣人共同铸造在一尊造像上?让我们回首盛世大唐,感触多元文化,去探寻这尊老子造像产生的原因。
纷乱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结束,公元618年,大唐接替隋朝,成为又一个大一统国家。为了确立李唐政权的正统性,在民间获得声望和支持,李唐皇族尊奉老子为始祖,家族传承有西汉飞将军李广、西凉君主李暠等人。正基于此,唐朝统治者对道教十分推崇,多次下达政令诏书提高道教地位。唐高祖将道教列为三教之先,唐高宗把《道德经》列为上经,甚至成为科举考试科目。唐玄宗尤其崇信道教,为道学经典批注,封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此外,朝廷屡次下令两京及全国各地修建宫观,供奉道教诸神。全国有名的道士也受到朝廷礼遇加封。唐太宗十分敬重道士孙思邈,多次召见他,还亲临华原磬玉山拜访孙思邈,并赐一首颂词。磬玉山,后世称五台山、药王山,时至今日,此山南庵内还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赐真人颂”碑刻等。
唐代是胡汉混血王朝,是一个异常开放的朝代,唐王朝对于民族问题,表现出空前的包容。正如唐太宗所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独爱之如一”。大唐对待各民族一视同仁,看待道教之外的其他宗教也是如此。公元645年初,玄奘从天竺携带多部佛教经籍回国。唐太宗多次接见玄奘,并在玉华宫亲自为玄奘翻译的经籍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推进了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唐高宗李治当太子时,就礼遇玄奘,为之作《述圣记》,下令修建大慈恩寺,设立翻经院,继续赞助玄奘译经。唐代也是中国佛教兴盛时期,有窥基、善导、慧能、一行等名僧,佛教八大宗派一半创立于此时,这为后世佛教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