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分,田丰正忙碌在饮料区补货。这个刚毕业不久的西安小伙语气中还带着校园里的青涩,但聊起工作经验已非常熟练。“调改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更多了,环境更好了。”他笑着说。如今自己的薪资也涨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有了10天年假。
相较身边已经成家的同事,田丰的假期更多用在了陪伴父母。“因为我就是西安本地人,假期多,陪伴爸爸妈妈的时间也变多了。”田丰向记者透露道,公司在员工关怀方面做得真的很到位。他补充道,“高考那会儿,公司统计家里有孩子高考的员工,专门安排休假回家陪考。有孩子的同事排班也会尽量照顾。”
田丰提起如今永辉超市休息区的冰箱里常备着免费冷饮,咖啡机飘着香气。他说这些看似小的福利,却让工作变得有温度:“夏天从货场回来,能马上喝到冰镇饮料——这种体贴让人感动。”
温度如何“落地”?客群成为最好的“验收者”
永辉从一站式卖场到社区生活枢纽
仅凭员工视角仍不足以完整呈现调改全貌。为此,记者走访了三类典型客群,试图还原一个更立体的永辉中贸店:
早上十点,住在超市附近新文巷社区的杨大爷像往常一样来到永辉。货架旁的放大镜让他能看清商品标签,散装食品区“一斤多少个”的标注帮他快速做决定。“现在买东西明白多了,不用担心买错或少买。”杨大爷说。
下午两点,租住在大话南门陪读的全职妈妈张女士在海鲜柜台前等待。“帮忙清洗切片,回家直接下锅,省了多少事。”肉禽区的切丝绞肉服务、水果区的“甜度食用顺序”提示,都让她的生活轻松了不少。“孩子现在更爱吃水果了,因为知道哪个更甜。”
晚上八点半,大学生小赵带着她的宠物犬博美来到超市。宠物安置区让她的购物体验顺畅了许多。“以前带狗来只能拴在外面,现在有了专门区域,放心多了。”这种便利改变了她的消费习惯,“现在我每周都来,已经成了习惯”。
从日均20万到持续高位的“逆袭”
永辉的温度不是虚的,是靠商品、服务撑起来的
公开报道显示。永辉超市中贸店试营业首日,销售额便突破160万;开业前10天,日均业绩稳在158万,达调改前的7.9倍,日均客流是调改前的4.3倍。而这成倍数增长的销售额里,有30%是像大学生小赵这样‘每周必来’的新客;客流增长的背后是老人‘每天来逛’、妈妈‘顺路就买’的习惯养成,成绩单扎实可见。
逆袭并非偶然,答案藏在细节之中:
商品优化方面,永辉超市淘汰超半数商品、新增5278个聚焦品质与差异化的商品,商品结构与胖东来重合度近80%;强制动线被取消,货架高度统一下调至1.6米,视野通透、行走自由。
至此,一系列的便民服务矩阵悄然成型:从舒适的休息区、宠物临时托管区,到食品现制加工;从老年人所需的放大镜、湿手器,到水果区的甜度提示、生鲜区的隔离袋——无声处皆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