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陈先生与该公司的工作人员沟通车价,透露了别家车店的售价。
下午2时37分,该公司销售员联系到他,询问是否拿到“单子”,侧面证明对方车店的售价。陈先生表示没有,只想知道该车辆全款购车的落地价,并表示其他地方该车辆落地价为9.9万元。销售人员说,“我直接给领导说,能便宜你就过来,便宜不了你就不用过来了。”
3分钟后,销售人员回电称,工作人员说能在(9.9万元)的基础上再少2000元。双方约定见面。
《签购单》显示,5月17日下午3时45分,支付金额5000元,类别,消费;下午4时27分,支付金额8.89万元,类别,消费。5月18日上午9时43分,支付金额7867.26元,类别,缴税。总金额为10.176726万元。
投诉无果——
“12345的回复连基本事实都没搞清楚”
陈先生说,他到店沟通时,意思一把将9.7万元给销售人员,剩下的由销售人员处理。但对方让他分开支付,“购车税是第二天交的,因此第一时间也算不清价格。”5月18日,他缴税后,发现实际交的钱比销售口头承诺贵4700多元,这才意识到被套路了。
陈先生称自己多次联系销售,对方充耳不闻。5月19日,他便向“12345市民热线”反映。
2023年6月1日的“12345市民热线”回复工单显示,陈先生反映的情况与事实部分相符。市民于5月30日报警,民警联系报警人了解情况,其因买车利息过高问题产生经济纠纷,建议自行协商或去法院诉讼。
对此,陈先生疑惑道,“回复显然是有问题的,我全款购车怎么会有利息?”
他再次投诉。6月6日,12345市民热线回复称,退回了3500元由陈先生自行购买保险,500元用于挂牌收费。
陈先生更疑惑了,“录音里明明白白说的9.7万元落地价,他们退还的钱都用于我自行购买保险了,等于还是我出了钱,和承诺的9.7万元落地价依然不符。”
在一年零七个月的维权过程中,陈先生表示感到疲惫,“是车商欺骗了我,如果他们说落地价是10.17万元,我是不会去西部车城的。”“我也是没办法了,才放出录音,公开投诉。”
职能部门回应——
车商解释,电话里说9.7万元落地是营销手段
“西部车城投诉比较多,进而说了一些不当的话”
据悉,沣东新城商务局实际为沣东新城发展和经济运行部。
11月9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沣东新城发展和经济运行部一知情人士。他说,2024年4月,单位接到陈先生的投诉,至今已接到18次投诉。陈先生认为车商承诺9.7万元落地该车辆,但实际多了4700多元,认为遭遇了消费欺诈。他们介入调查时,因为时间比较久,当初店内怎么沟通的没法还原,陈先生和商家各执一词。他们调查后,认为双方的合同等都没有问题。
该知情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陈先生依然认为对方消费欺诈,就超出了他们的权限范围,“法无授权不可为”。他们建议陈先生走法律诉讼途径,但对方不愿意,非得要求他们处置,“我们履行调解职能,但一直也没调解下来,最后一次,商家出东西并盖章,表示拒绝协商,要和陈先生打官司。”
“车商听过陈先生提供的录音后,也承认电话说9.7万元落地的事。”知情人士说,车商认为,电话里说这些话,是一种营销手段,实际应该以合同为准,意思也没逼陈先生签合同,双方是自愿的。
关于“爆粗口”一事。知情人士表示,这件事拖得时间比较长了,实际销售金额上有些对不上,双方沟通时,他们的工作人员情绪有些激动,“工作人员肯定是做错了,西部车城平日里的投诉比较多,进而说了一些不当的话,但没有辱骂的意思。”“事发一二十分钟后,我们的人还回电再次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