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紊乱。假日里大吃大喝过后,有人可能会出现胃负担重、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痛、恶心、腹泻等。
得了“节后综合征”如何调整?
从医学角度讲,“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症。如何调整才能让自己元气满满地投入到节后的工作生活中?
■调节睡眠生物钟
专家介绍,要有意识地去限制睡眠,不要让睡眠过长,否则会出现“星期一综合征”,即上班的前夜睡不着,工作日非常疲劳的状态。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心身门诊主治医师程金湘建议,可以温柔校准生物钟,早晨尽早拉开窗帘,去户外稍微运动接受光照,逐步调整入睡时间,能有效帮助生物钟复位。
■放松、正念冥想、闻香、运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区主任刘竞介绍,节后工作时难免心烦意乱、注意力不够专注、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此时,可以通过放松、正念冥想、闻香、运动,来调整状态。
专家建议,可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小目标,每完成一个都是对信心的积极反馈,有助于缓解焦虑。
■营养的优化必不可少
节后尽量选择高纤维食物和易消化蛋白,增加绿叶蔬菜、燕麦、鱼类摄入,保证充足饮水,减轻身体的运转负荷。
程金湘提醒,面对“节后综合征”,最好的态度是理解而非对抗。虽然“节后综合征”通常在一两周内自行缓解,但需注意与临床意义上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进行区分。如果相关症状持续半月以上,且严重损害社会功能,则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进行科学评估。
如何帮孩子“收心”?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由于其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加上假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增加,“节后综合征”的情况相对更明显。
儿童青少年“节后综合征”的表现主要有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还有一些儿童青少年出现入睡困难、情绪低落。
专家介绍,“节后综合征”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伴随电子产品使用过多的情况。帮助这部分孩子调整情绪,很重要的一步是帮助他们缩短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帮助孩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刀切。在初期,家长可以寻找一些适合孩子观看的纪录片,陪伴他们一起观看。经过三到五天的调整,大部分孩子都能消除“节后综合征”的症状,适应规律生活。
来源: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