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西安联通
  • 西凤酒广告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西安城墙:千年城垣传文脉 古今辉映启新程

西安城墙:千年城垣传文脉 古今辉映启新程
2025-04-14 10:01:58 来源:陕西日报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MR、VR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西安城墙景区旅游场景中。

4月3日,来自广西的游客李先生带孩子在城墙上体验了MR攻城体验项目。他们戴上头显设备,感受在朱雀门马面内击败攻城叛军的场景。李先生兴奋地和儿子说:“看,我已经击中两个叛军了。”

MR攻城体验项目故事背景设置在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叛军兵临城下,大唐军士在城墙上和叛军激战。这样的场景设计更有年代感和历史感。此外,设置在朱雀门马面区域的虚拟弓箭以及射击体验活动,可以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城墙马面的作用,提升互动体验性。

如今,人们打开手机,就可以获取详细的导览信息和语音讲解;戴上VR眼镜,便能够“穿梭时空”,了解城墙全貌;漫步城墙上,时而可见机器狗与小朋友友好互动……

西安城墙景区以融合古今的智慧,将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时尚的文化IP,以“科技赋能+跨界联动”,让历史名胜焕发新活力。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设施,提升游客接待能力,通过科学规划游览线路、优化票务系统、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文旅发展部文旅中心负责人朱媛介绍,未来,西安城墙景区将持续深化“科技+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重点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科技助力古迹“焕新”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扩建于明代,已有1400余年历史。如何更好地保持这座古代城垣的“身体健康”?“城墙守护者”作出了诸多努力。

4月3日,记者跟随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部负责人高衡来到西安城墙管委会信息中心,一个数米宽的数字大屏映入眼帘,正中间是西安城墙全域数据模型。遍布城墙的3000多个变形监测点位和1300多个智感设备,能够及时反馈数据信息。大屏幕上,多个板块显示着西安城墙各方面的实时数据。

“我在西安城墙景区工作20余年了。过去的文物保护多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且抢救式的保护非常被动。现在,我们更注重用‘治小病、治未病’的预防性保护理念开展保护工作。”高衡说。从全人力一步步测量、复核城墙的“身体状况”,到人工与科技相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全方位应用,文物保护在科技的加持下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西安城墙的保护工作经历了长期的摸索和完善。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墙保护更加智能化、精细化。

“我们建立了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文物保护、文旅运营、防汛指挥、安全应急4个方面的数据要素,能有效提升保护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西安城墙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总监赵彬介绍,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AI智能体等手段,实现了对城墙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通过绿、黄、橙、红4色分级预警机制,将城墙预防性保护的标准、机制、紧急程度进行数字化呈现。

近年来,“城墙守护者”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宏观可控制、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知、保护可提前、活动可管控为目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紧密合作,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城墙保护工作步入新发展阶段。

2021年,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带着研发的国内首套塑闪宇宙射线缪子成像设备,给西安城墙做了一次实验性“CT”。这是国内首次采用缪子成像技术对大型文物古迹进行实验研究。

由于常规探测方法或需要进行破坏勘探、或很难完全穿透,大型文化遗产内部探测一度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缪子成像技术则提供了一种全新解决方案。“我们选择城墙的58号马面区域作为探测目标,设置6个测量点,多角度采集缪子数据。”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负责人介绍。

关键词:西安城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