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西安联通
  • 西凤酒广告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文物频频“出圈” 这些陕西元素为啥入选教材

文物频频“出圈” 这些陕西元素为啥入选教材
2025-04-10 10:43:03 来源:三秦都市报

“前段时间,我带着孩子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就看到了教材里的这件金梳背,特别漂亮!”家住西安北郊凤城五路的秦先生告诉记者,金梳背的制作综合运用了掐丝工艺和金珠焊缀等特种工艺,这种工艺是两汉时期从西方传入的,唐时称为“金筐宝钿”。“女儿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喜欢历史,对文物非常感兴趣,我已经带她参观了30多家博物馆。”秦先生说。

记者注意到,七年级下册《艺术美术》中,出土于宝鸡市凤翔区的散氏盘赫然在列。这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礼器,其腹内350余字的铭文,更是研究西周晚期土地制度、契约关系的重要史料,承载着跨越几千年的历史记忆。

“老师特意为我们找来了《艺术美术》这本书,从散氏盘的基本信息、历史沿革,到铭文内容、书法价值和文化寓意,全方位为我们讲解,这样的课堂,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通过文物,让历史变得鲜活可感。”宝鸡市新建路中学七年级学生毛怡婷说。

七年级下册《艺术美术》中,还介绍了法门寺博物馆珍藏的3件唐代金银器——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鎏金银龟盒、鎏金仰莲瓣圈足银碗。1987年,尘封千年的法门寺唐塔地宫被开启,4枚佛指舍利以及包括金银器、秘色瓷、琉璃器、茶器具在内的2000余件唐代宫廷文物正式出土,一时为世界所惊叹。“当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开启后,国内外的专家一致惊呼,法门寺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徐凯说。

入选教材更好传承中华文化

除了文物,陕西的工业元素也亮相教材。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能登上全国学生的课本!”3月11日,在延长石油榆神能化公司工作的党美娅告诉记者,她拍摄的一幅《煤基乙醇工业化装置实景图》照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科书。该照片作为教材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的教学配图,配以简明生动的文字,向学生阐释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

“延长石油榆神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航拍图片——煤基乙醇工业化装置实景图,作为‘科技强国’教学素材走进全国初中课堂,成为我国能源化工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典型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教材编辑室专家表示,选取这样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案例,有助于学生建立“科技创新”就在身边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的照片,这些实物证据系统地呈现了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徐凯说,近年来,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发掘并得到科学研究和展示。将这些新发现和成果引入教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促进了考古研究与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记者 赵争耀 任荣

原标题:文物频频“出圈” 工业元素亮相 这些陕西元素为啥入选教材 

来源:三秦都市报

(责任编辑:白睿祺 李晓庆)
关键词:陕西,文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