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大风新闻:将如何通过司法手段保护秦岭生态环境?
朱爱琳:整治非法穿越,已成为生态环境、生态空间保护工作中最为重要、最为艰巨的任务。目前,法院已建立与检察、环保、国土、林业等部门的环境司法执法联动机制,在秦岭区域设立了20多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站,构建起了行政处罚、刑事惩戒、民事公益赔偿的全链条责任追究体系,凝聚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通过科学研判,我们确定了综合整治重点区域,明确了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各保护站紧贴秦岭生态保护一线,掌握着非法穿越的规律和特点,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配合,抓住重点时段(重要节假日、季节性双休日)、重点部位(主要入区要道)、重点人群(驴友穿越组织者,以及提供交通、食宿、信息服务者和非法经营窝点),设卡进行劝返、制止、拦截,对强行入区者依法处置;利用宣传牌、横幅、林区广播语音等设施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利用案例开展正反两方面多形式警示教育。加强教育引导,形成杜绝非法穿越的强大氛围。
同时,加大违法惩治力度,形成打击非法穿越的高压态势。做好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的有机衔接,密切协同配合,强化非法穿越违法线索移送、信息共享、配合取证、跟踪监督、司法审判等方面的协同联动,加大行政处罚、刑事惩戒和民事追责力度,综合运用刑事、行政和民事公益诉讼等手段全链条、全方位追责,让有不法企图的人,望而却步、望而生畏,力求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来源:华商报大风新闻 记者 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