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凤酒广告
  • 广告|西安联通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陕西:用高水平“大思政课”立德树人

陕西:用高水平“大思政课”立德树人
2024-12-16 09:44:05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陕西把历史田野和时代现场作为“第二课堂”用高水平“大思政课”立德树人

12月14日,在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省高校集体备课会正在进行。备课会开始前,全省思政课教师通过直播,观摩了陕西精心打造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课。

“这些课程由6名来自全省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录制。课程以‘学习新质生产力,坚定科技报国志’为主题,探索把新质生产力理论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殷一博表示。

“大思政课”之“大”,在于胸怀“国之大者”。作为国家“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省份,陕西率先以省委名义出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一盘棋推进高校均衡发展、一把尺推进队伍均衡发展、一条线推进课程均衡发展、一体化推进学段均衡发展”的路径推动“大思政课”建设。

挖掘红色资源,用好宝贵精神财富

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将红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红色成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1948年解放前夕,无数的敌人步步逼近,无数战友消失在疾风骤雨……让我们回到过去,一起追寻永不消逝的电波!”

11月27日,随着画外音响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堂上,由竹园三号书院学生原创的红色舞台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再次上演。

“该剧以校友、革命烈士李白为原型,讲述了在解放前夕,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奋斗历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副教授王艳告诉记者。

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绎、讲述辩论、沉浸思考,感受先辈们的家国情怀。以“红色剧本+”为载体的沉浸式教学新模式,让思政课更有深度和温度。

今年“七一”前夕,西北政法大学组织开展了“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第四期“红色法治研习之旅”活动。

学校依托陕甘两省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科特色,开展本硕博思政一体化思政育人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今年的第四期学员,除了本校学生,还有来自10所兄弟院校的研究生党员。

三天时间里,同学们探寻红色足迹、追溯历史脉络、重温入党誓词、开展调研座谈,在研讨交流中不断明确奋进方向。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驰认为,要用好红色资源,办好“大思政课”,在青年学子心中广撒深播“红色种子”,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讲深讲透讲活,回答好青春之问

陕西坚持大练兵、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革命陕西行动”三个全贯通,提升全省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目前,全省已形成“人人有示范、堂堂有精品、门门有金课、课课有名师”的思政课建设新局面。

全省高校育人队伍全体动员、层层练兵,集中开展备课、研讨、培训和展示。评选出高校思政课“大练兵”教学标兵394名,建成思政课省级精品课堂3949个。

30个全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全省组织开展了“云上大练兵”省级磨课活动,4000余名思政课教师共聚云端、共学互鉴,同备一堂思政课。

参与“云上大练兵”的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柏来任说:“能和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一起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讨论分享,让我对设计好、讲授好、展示好思政课有了更深的理解。”

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已成为全省思政课教师的自觉追求。

“思政课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回应学生关切,回答好青春之问。”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冯迪表示。

11月27日,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院长与你话成长”座谈交流活动。

“为什么要把理论创新能力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的三大能力之一呢?”新生马小童提问。

“同学们,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社会总是在发展的,需要及时研究并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怀平作出解答,并鼓励同学们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思政课的引导,要基于学生的群体特点和成长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陈怀平表示。

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全面推广”的建设思路,陕西培育“大思政课”建设均衡发展示范高校20所,引领带动各高校在马院、学科、课程等建设上逐年加强。全省立项省级“大思政课”试点项目144项,推动“一校强”延伸为“整体兴”。

全省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民办院校3个“大思政课”协同发展联盟成立,推动全省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全面发展。

鲜活的课堂,让思政课成为“金课”

各大中小学校纷纷把历史田野和时代现场作为“第二课堂”,打破课本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界限,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学习思考,在时代变化中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读屏时代传承汉字书写之美的意义在哪里?”11月20日,西安市碑林区东厅门小学行走的无围墙“大思政课”再次启动。五年级学生走进关中书院,开展“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思政课探究活动。

“在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东厅门小学校长何虹介绍。

从2022年起,学校开始探索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不断增强思政育人的生动性、有效性、深刻性。

为传承红色基因,打造行走的“思政大课堂”,今年4月,延安市实验中学组织初一、高一年级共1700多名师生,开展“走延安路铸延安魂做延安人”红色远足研学活动。

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延安,用心灵感悟延安精神。历时10个小时的红色研学,让学生们在体能和意志的双重磨砺中,在探索思考中,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立志践行延安精神。

思政课要“行”在路上,“走”入心里。宝鸡文理学院培养的16名年轻思政课教师,进企业、入社区开展理论宣讲、考察调研、课题研究。理论和现实的有机连接,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综合能力。

“思政课堂应既有现实的厚度,又有理论的高度,还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温度。我们要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让‘大思政课’成为孕育青年爱党爱国、担当奉献的‘金课’。”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勇表示。(记者 郭妍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白睿祺 李晓庆)
关键词:陕西,大思政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