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西安联通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要闻 > 正文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2024-09-21 14:50:31 来源:《瞭望》

民心为本 凝聚奋进伟力

广袤的西部大地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2.4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1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9.94%。西部地区不仅要推动经济社会腾飞,更要努力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牵引,西部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在革命老区延安,延安至榆林的高速铁路建设正酣。延安和榆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由于日久年深风雨侵蚀和水土流失,道路常被漫漫黄沙侵占。过去陕北交通运输只能靠骆驼,榆林便有“驼城”之称。后来相继开通了普速火车和高速公路,但陕北人心中一直有一个“高铁梦”。

参与延榆高铁建设的中铁十八局三公司延榆高铁项目负责人曾勇说:“陕北的老百姓从过去‘赶牲灵’出门,到将来坐着高铁出行,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广西钦州港码头,多艘海轮在排队卸货(2024年3月28日摄)张爱林摄/本刊

在广西钦州港码头,多艘海轮在排队卸货(2024年3月28日摄)张爱林摄/本刊

隧道穿越山梁沟峁,铁龙奔驰戈壁沙漠,天堑变通途的故事在西部频频“上演”:在西藏,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十年间实现翻番,拉日铁路、拉林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复兴号列车开上雪域高原,“世纪工程”川藏铁路加快推进;在青海,随着续建湟源至西海等20个公路项目,青海将实现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万公里。

2023年7月,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先期通水。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引来的江水,穿过近百公里秦岭输水隧洞后,将补给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实现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成功“握手”。

记者近日采访看到,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国铁建大桥局二期北干线咸阳塬隧洞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杨江鹏介绍,施工过程中,建设者采取长隧短打、“无轨运输+垂直运输”等措施,并在全线使用多项新技术,保证隧洞施工高效推进。

加快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强出海、扶贫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一系列助推西部发展的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有效弥补西部短板,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培育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持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重庆实施动态调整防止返贫监测范围,由2021年度的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下逐步调整为2023年的8000元以下;优化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强化部门数据比对和动态管理,累计识别监测对象3.5万户10.6万人,户均享受相关帮扶措施4.9个。

‌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贵州发挥乡村振兴云系统作用,加强跨部门数据交换、整合、共享,用好“一键报贫”信息手段,完善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线索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对遭遇大灾重灾的农户建立“绿色通道”,先帮扶再完善手续,及时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探索推动全省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巴扎乡农民在收获青稞(2024年9月10日摄)晋美多吉摄/本刊

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巴扎乡农民在收获青稞(2024年9月10日摄)晋美多吉摄/本刊

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武陵山区,重庆石柱县桥头镇,当地乡村产业正在从各村“单打独斗”,悄然变为全镇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并成立了镇级“强村公司”。如今,全市这样的“强村公司”已达4300多家,一年可为乡村产业带来11.6亿元经营性收入。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说,通过不断搭建更多促进城乡要素融合的制度“基础设施”,让资本、技术下乡更顺畅,盘活更多乡村资源,带动农业做强、农民增收。

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打电话要到山顶上找信号,村里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近年来,南沟村推动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环境好了,百姓富了。

“种苹果一年能收入9万元,我还给别的果园剪枝、压条,现在成了村里的技术工人。”村民赵永东细细算着账,“我老伴现在在村里的景区工作,一年也能收入3万元。”

甘肃临夏的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日产鲜花18万枝走出国门,带动当地就业;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是银川市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当地生产的鲜切花畅销国内外市场……县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产业的变化最喜人,人的变化最生动。如今的西部,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各民族和谐共融、安居乐业。从雪山到草原,清澈而热烈的爱,只为中国。

2022年7月,西藏实施双湖县第二批高海拔牧民生态搬迁,南部4个乡镇牧民告别苦寒高远的藏北前往新家。从海拔5000多米的双湖县多玛乡,搬迁到海拔3600多米的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村,42岁的村民桑珠一连用几个“更好”形容新生活:“气候更好了、房子更好了、日子也更好了。”

西部是多民族共融共生的家园,为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地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持续推动各民族携手奋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民营企业进边疆,带动边境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云南省在全省沿边行政村(社区)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推动边境村寨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西藏自治区发展边境乡村旅游,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村镇新名片,引得游客流连忘返。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西部未来可期、大有可为。一个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加美丽的西部,正在新起点上乘势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沈虹冰 刘书云 石志勇 张斌 雷肖霄 李晓婷 李力可 潘德鑫 王泽昊 高晗)

(《瞭望》2024年第39期)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责任编辑:辛晓霞 李卓)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