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明确将于今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这意味着今年秋季学期起,陕西省包括西安市中小学在内新教材将投入使用。
近日,记者就家长和学生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相关学校教师及专家。
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使用“换新”有步骤
根据教育部通知,新教材是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出台,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课标是教材的编写依据,教材是实现课标的载体。目前的老教材是基于2011版课标编写,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因此需要新教材。《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首次列入了大字版教材,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低视力残疾学生使用。
记者近日在西安部分学校采访了解到,2024年秋季,九年一贯制学科从起始年级换新教材,即小学一年级和七年级(初一)开始,所谓“九年一贯制学科”,指的是语文、数学这类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的学科;非九年一贯制学科,从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所谓“非九年一贯制学科”,指的是历史、物理、化学等,例如,秋季八年级(初二)物理就要换新教材。
此前教育部门回答家长提问时说,依照安排,今年秋季学期换七年级全科,八年级物理,九年级化学,一年级语文、数学,三年级英语;2025年秋季学期换八年级、九年级物理,小学二三年级;2026年秋季学期换九年级,小学四五六年级。
西安市教师新教材使用培训有序展开
“依照教育部门的假期安排,新学期开学前教师至少要完成一周的备课,目前新教材相关科目的培训正在有序分批展开,接受培训的老师都拿到与正式教材一致的‘培训本’,正式使用的教材开学前会正式发放师生。”西安市一所小学负责人对记者说。
新教材较老版本有什么变化?参加过相关科目培训的教师对记者坦言:新教材引入大单元的教学理念,更加便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新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让孩子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同时强调跨学科学习,注重学科内在不同阶段的衔接。
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实施评价的取向
采访中,相关专家表示:新教材不仅仅是书籍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全面更新,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实施、评价的取向。从课时教学向单元教学的转变,从关注碎片化课时目标到系统化设计单元目标,实现目标构成链条。这就要求教学方式由老师讲、学生听,向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行转变。学生不仅要掌握某个知识点,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同时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阅读”,又要“通过阅读来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做好阅读计划、设置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带领学生重温经典,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面对即将使用的新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学校教师做好新教材的使用“落地”,新课标改革强调,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注重学习、成长思维、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这就需要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自我规划学习目标、时间,学会自主寻找学习资源,建立和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