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 西凤酒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教育 > 正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学子延安行:双轨研学铸魂,赓续精神薪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学子延安行:双轨研学铸魂,赓续精神薪火
2025-08-02 10:55:13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为深刻把握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与价值,系统探寻革命圣地的历史根脉与发展新貌,7月24日至7月2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追溯红色根脉·赓续精神薪火”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步入延安,踏上了一条寻访之路。此次行程融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双轨并行”,为青年学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问道鲁艺:旧址寻根与版画传承中的精神薪火

实践团参观窑洞群。韩佳豪 供图

实践团参观窑洞群。韩佳豪 供图

实践的足迹不仅限于当下发展,更深入历史深处。7月24日,成员们步入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这片曾作为“鲁艺”师生教学办公场所的建筑,如今是中共中央党校延安专题陈列室。当深入三号窑洞群(原音乐系、戏剧系授课地),团队成员李欣然深感触动,她结合自身专业,激动地说道:“进入这里,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组织’,亲切而又荣幸。”“鲁艺”师生为适应战争环境,深入田间地头、抗日前线进行调研创作,他们用作品鼓舞人心、服务人民的精神令人动容。

团队成员在徐老师指导下进行版画制作。景存瑶供图

团队成员在徐老师指导下进行版画制作。景存瑶供图

理论之后便是实践,实践团跟随徐老师指引前往旧址后方的版画艺术馆,“延安版画,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它是革命文艺战线的先锋力量。那时条件艰苦,艺术家们既是战士,也是创作者,他们用刻刀当武器,在木板上镌刻下时代的最强音。”在徐老师的讲解下,实践团系统地了解了延安版画作为革命时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播先进思想发挥的巨大作用。

随后徐老师现场演示了版画制作的核心技艺——“绘、刻、印”。在徐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热情投入创作实践,将青春的激情与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崇高敬意融入其中。刻刀与木板的交融,让革命精神在创作中得以赓续;木刻版画实践活动,使红色基因实现了可触可感、可思可创的深度体验。

对话圣地:政府座谈探析精神内核与时代新貌

7月25日下午,实践团怀揣探寻延安精神的初心,与延安市政协展开对话。在政协楼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上,学院团委书记李秋丽首先介绍了实践团的组建背景、成员构成及此行目标。随后,延安市政协常委、研究室主任倪小宁等领导,紧扣“历史根脉、精神内核、发展实践”三个维度,系统介绍了延安的基本市情与发展脉络。

延安市政协领导介绍延安基本市情与发展脉络。韩佳豪供图

延安市政协领导介绍延安基本市情与发展脉络。韩佳豪供图

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冯枚以“四种颜色”精准概括了延安的当下图景:象征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铸就的“延安红”,代表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高原黄”,展现生态治理成效的“圣地蓝”,以及体现退耕还林成果的“林海绿”。这“四色”不仅高度概括了城市从革命圣地到现代化新城的蝶变,更诠释了延安精神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关键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