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巍巍,晨光熹微。陕西佛坪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机械轰鸣、焊花闪烁,一派繁忙景象。2025年,是这座肩负着优化陕西能源结构、保障区域电力安全重任的电站攻坚克难、全速推进的关键之年。面对地下厂房开挖、输电线路跨越生态敏感区等一系列艰巨任务,中国水电十四局佛坪抽蓄项目部以“质量为生命线”,在攻坚一线书写着能源建设的优异答卷。

技术引领,夯实质量根基
项目管理团队将技术创新置于质量管理的核心位置,坚持“技术为质量护航”,系统构建了从地质勘察、设计优化到施工监控的全流程技术保障体系。截至2025年10月,累计完成地质超前预报126次,组织跨领域专家论证23场,优化设计方案47项,显著提升工程可靠性。创新采用“三维激光扫描+BIM技术”,将轮廓线控制精度提升至±3毫米,远超行业标准。
通过严格执行技术交底“三检制”,实现交底覆盖率100%、人员掌握度98%。布设268个实时监测点,对地下洞室变形、应力等进行动态监控,数据反馈延迟小于5分钟,极大提升施工响应效率。建立技术质量问题24小时响应机制,累计处理现场技术问题479项,闭环解决率100%。
工艺创新成果丰硕,研发应用“预应力锚杆快速安装装置”等新型工艺14项,获专利授权5项。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成功突破开挖支护等技术瓶颈,围岩稳定性评估准确率达97%,为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质效协同,实现建设提速
现场管理创新实施“光面爆破优化工艺”,通过217组爆破参数对比试验,将厂房开挖循环时间从18小时缩短至10.5小时,超欠挖控制合格率达98.9%。特别是在地下厂房I层顶拱开挖和调压井检修路隧洞开挖中,实现了“半孔率98%”“平均超挖仅7厘米”“孔痕一钎到底”的卓越品质,成功举办两场样板观摩活动,开挖成效获得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一致好评,为后续岩锚梁混凝土浇筑奠定了坚实基础。
洞室开挖质量监管采取“三检一验”全过程质量监督模式,严格执行工序验收标准。在主变室施工中,采用“质点振速检测+注浆加固”技术,将围岩变形控制在3毫米以内,成功避免停工风险,节约工期27天。锚杆支护一次验收合格率提升至99.2%,有效减少返工损失。
面对尾闸室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创新建立“水文地质预报+动态排水”系统,提前预警渗漏风险3次,确保工程零停工。实践证明,质量投入是高效履约的有力保障——项目关键节点按时完成率100%,质量事故为零。
质量赋能,提升综合效益
项目经营管理创新建立“质量成本核算模型”,用数据印证质量效益。数据显示,在质量预防上每投入1元,可减少故障成本10元,避免损失成本100元。通过优化资金配置,质量成本占比从5.2%降至3.8%,一次验收合格率提升至99.3%。
推行“优质优价”采购策略,建立供应商质量评价体系。对46家主要供应商实行分级管理,关键材料验收合格率达99.9%,质量索赔损失下降82%。淘汰不合格供应商7家,推动供应链质量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建立“质量价值链”管理体系,项目预计全生命周期效益提升23%,彰显了高质量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
党建铸魂,凝聚质量共识
项目创新构建“党建+质量”深度融合模式,设立“党员质量责任区”9个、“党员质量示范岗”23个,组建党员质量督察队2支,实现质量关键环节党员全覆盖。党支部将质量要求纳入党员考核,开展“质量主题党日”活动,破解质量难题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