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深加工赛道,全力提升一体化效能
6月23日,榆林新材料集团合金分公司扁铸锭车间75吨生产线熔保炉组点火成功,标志着75吨生产线从建设阶段过渡到设备调试和热负荷试车阶段,为后续试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榆林新材料集团年产43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扁铸锭车间35吨线已经具备带负荷试车条件,75吨线已经开始烘炉作业,铸轧车间7号至10号熔保炉组也已具备烘炉条件”。与此同时,榆林新材料集团3万吨/年精铝及高纯铝项目、5万吨/年铝基新材料项目(一期2万吨)、10万吨/年铝箔项目(一期5万吨/年)、杭来湾煤矿智能化生产系统建设与应用项目等重点项目正按照既定时间节点稳步推进中。
今年以来,榆林新材料集团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要求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三届三次职代会暨2025年工作会议要求,聚焦铝产业差异化的高端化,大抓项目,首抓项目,紧抓项目,力促转型换道、延链强链。组织申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和新增省级国资预算资本金项目,共获得5.45亿元省财政资金支持。瞄准低空经济、新能源、铝钪、铝锂、铝基复合材料等高强、高耐蚀、高科技、轻基化等产业方向,积极“走出去”,与10多个行业先进企业开展交流学习,形成调研报告6份,推动铝箔涂炭项目、免热处理合金和一体化压铸项目、铝热传输材料合金锭项目等铝基新材料、高端铝合金制造标志性项目的谋划和谋定,为全力提升煤电铝深加工一体化运营效能和“十五五”规划制定奠定基础。
贯通产供销链路,不断开拓市场增长极
为精准把脉市场前景,灵活应对市场需求,进一步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榆林新材料集团积极推进生产链、供应链、销售链协同发展,不断加强生产、采购、库存、销售各环节衔接,在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在新市场开拓方面,榆林新材料集团在化工、建材、陶瓷、配焦类领域新增15家竞拍客户。研发中心积极开拓小批量、高效益、定制化产品市场,中试产品销售对接铝制品下游客户11家,签订4笔销售订单,销售额达200余万元。轻合金试验车间承接对外检测服务,走访3所高校及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成20余笔检测订单,创收6万余元。
在降低采购成本方面,榆林新材料集团通过对唯一授权商直采,有序实施通用物资寄售模式,对采购金额大、数量多的备件,优先采用年度单价合同代替月度合同,完善并加大电商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前瞻研判沥青市场行情,灵活调整采购策略,于2025年春节前集中采购沥青7700吨,节约采购成本约600万元。针对大宗原辅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特性,采用“日关注+周分析”的方式,及时洞察石油焦价格上行趋势,高效完成2月份石油焦的竞价采购,节约采购成本3600余万元。
在成品销售方面,榆林新材料集团实施差异化的细分营销策略,煤炭销售遵循以产定销、即产即销、合理库存的销售原则,并不断探索“定制化”煤炭产品服务模式,协同客户及洗煤厂深化块精煤、籽精煤市场开发。铝产品销售采用“铝锭自提+发运+点价+铝水”销售模式,通过点价销售,较上半年市场均价高约200余元/吨,实现“好煤卖好价”“低铁铝卖高价”。
组建“智囊团”梯队,全面强化人才硬支撑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怎样内引外联夯实人才发展根基?怎样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这是榆林新材料集团在推进高质量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