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面对持续收紧的环保政策和持续走低的煤炭价格,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以下简称“榆林新材料集团”)充分发挥煤-电-铝-运销一体化循环产业优势,锚定铝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目标,坚持以合规筑基守正发展主线,以创新破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有色金属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内部“造血”功能,前6个月,榆林新材料集团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项目建设、新产品开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重点生产任务顺利实现“双过半”,其中原煤产量超出计划50余万吨,发电量超出计划2.6亿余千瓦时,电解铝液产量超出计划480余吨。
搭建产学研平台,合力攻坚“卡脖子”难题
6月26日,走进位于西安市沣西新城“云谷三期”8号楼的榆林新材料集团研发中心,在这个按照CNAS标准和省级技术中心要求建设,拥有4000平方米实验室和2000平方米小试车间的研发楼内,50余台套国内外先进分析测试仪器和试验设备整齐摆放,工作人员赵永喆正全神贯注地开展高温拉伸实验。
“这项实验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通过动态模拟材料热变形过程,同步采集应力—应变曲线,进而获取不同温度条件下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等关键力学性能参数,实验结果将为材料热加工工艺优化、热处理工艺改进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赵永喆说。
近年来,榆林新材料集团搭建起涵盖力学、化学、微纳测试、物理性能测试4大模块,可满足轻合金新材料全流程实验的高端实验室。同时,在铜川市董家河工业园区建设了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在铝基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孵化上实现了从研发、分析测试、中试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一体化发展。
今年上半年,榆林新材料集团深入践行“院所即我、我亦院所”模式,围绕提升铝产业附加值,积极推进“国之重器”“科创四个一批”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累累硕果。与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科大讯飞、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等行业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活动10余场。“铝电解高导磷生铁研制及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专家评审验收,该项目攻克阳极铁炭压降高、能耗大的行业难题,申报专利2项,为铝电解行业降低能耗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方案。牵头、参与制定的《阳极炭渣基再生冰晶石》《再生氟化铝》等4项团体标准顺利通过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期评审,填补了国内再生材料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空白,为行业绿色转型构建了危废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标准参考。参加2025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竞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优胜奖7项,总奖项数位居所有陕西省参赛单位第一。参加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1项。公司成功获评设立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