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新模式为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为全省各级法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提供了严密的制度支持和工作指引。”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省秦岭办)副主任温志刚表示。
据了解,2021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受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案件2313件,生态损害赔偿案件10件,公益诉讼案件236件,“三合一”审判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执行案件全面“回头看”
8月,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雨后的傍晚,宁陕县汤坪村空气清新,山谷吹来的秋风摇晃着树苗沙沙作响,萤火虫自在飞舞。伴随着蛙鸣,孩子们拿着网兜在河道边追逐。谁曾想,这里曾经布满碎石弃渣,泥浆致使河水变得浑浊。随着弃渣的增多,原河道被挤占,影响行洪安全,破坏了生态环境。如今,这里已恢复山川原貌,补种的树木枝繁叶茂,河水也变得清澈。
“这是我们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回头看’的项目之一。施工企业将此处河道及两岸土地生态破坏后,我们判决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河道监管职责,督促涉事企业整改。判决生效后,我们一直在跟进、督促,确保行政机关履职到位,将生态环境修复到位。”负责该案审判的安康铁路运输法院院长王琪轩说。
“治理后,生态环境明显变好了。看着孩子们开心地玩耍,我们觉得幸福!”汤坪村村民康忠富对治理后的环境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全省法院着眼社会综合治理,加大环资案件执行力度,全面开展执行案件“回头看”活动,提升案件执行工作的整体质效,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
“环境资源案件与其他案件有明显的不同,我们不能一判了之,而是要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持续推进‘回头看’活动。要看判决内容是否完全执行到位,看生态修复的目的是否真正实现,还要看部门协同联动是否形成合力。办理环资案件要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巩富文说。
经督办,全省法院环境资源案件具有执行内容的846件案件中,已经执行到位的748件,占比为88.41%。
近年来,陕西法院积极改革,锐意进取,2件案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中国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件,产生了国际影响;2件案件分别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指导性案例;6件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表彰为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1件案件入选第五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下一步,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贯彻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通起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改革创新、教育培训以及府院联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联动协作长效化,为美丽陕西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陕西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韩德洋说。(张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