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汤峪镇便民服务中心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质效为抓手,聚焦“硬件提质、软件增效”双轮驱动,通过阵地升级、服务创新、数字赋能等系列举措,创新推进便民服务中心改革提升,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聚焦阵地升级,筑牢便民服务“硬支撑”。政务服务阵地是联系群众的“前沿窗口”,汤峪镇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夯实服务基础。
在村级阵地建设上,统筹资源投入,在全镇12个村同步推进便民服务大厅规范化改造,按照“功能集成化、服务场景化”原则,科学划分业务办理区、自助服务区与等候休息区,配套设置休息座椅、饮水点、老花镜、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打造“进门有指引、办事有专区、等候有温度”的舒适办事环境。
在服务事项整合上,聚集镇街履职事项清单改革,推动人社、民政、卫健等多部门职能下沉,将养老参保、医保缴费、社会救助申请、残疾人补贴办理、创业就业咨询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村级大厅,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小事琐事就近办”,彻底改变了以往“办事多跑路、来回找部门”的困境。
聚焦服务创新,激活为民办事“软动力”。针对农村群众尤其是特殊群体办事需求,汤峪镇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服务从“被动受理”向“主动供给”转变。
推行“帮办代办”全覆盖服务。依托村级便民服务大厅,组建由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帮办代办队伍,建立“群众点单、代办员接单、中心督单”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政策解读、表格代填、材料提交等全流程代办服务。截至目前,村级帮代办队伍已累计办理各类事项1247件,涵盖养老认证、医保参保、救助申请等多个领域。
开展“志愿上门”精准服务。聚焦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行动不便群体,推出“预约上门+全程代办”服务,工作人员携带办理材料主动上门,现场完成信息核对、签字确认等流程,真正实现“特殊群体办事零跑腿”。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上门服务94次,解决了特殊群体“办事难、出门难”问题,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聚焦数字赋能,提升政务服务“加速度”。该镇积极顺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趋势,以数字技术破解基层服务瓶颈,推动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全面推广政务服务APP及小程序应用,在村级大厅设置“线上办事指导岗”,安排专人帮助群众下载注册、在线申报,引导群众体验“掌上办、指尖办”的便捷。目前,全镇政务服务APP下载量达1385人次,累计线上办理业务364件,涵盖社保查询、医保缴费、育儿补贴等高频事项。
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深化“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改革,推动身份证、社保卡等电子证照在村级服务中全面应用,通过“刷脸”“亮码”等方式简化办事流程,实现“无证可办、数据跑路”。同时,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县、镇、村三级数据共享,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限,办事效率提升30%以上。
“下一步,镇便民服务中心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数字应用、提升服务温度上持续发力,让‘小窗口’演绎‘大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汤峪镇负责人表示。(席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