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剩余产业脱贫任务,以“八聚焦八提升”为重点,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产业脱贫收官战。
聚焦产业增收,提升产业扶贫绩效。实施菌果药畜“4+X”特色产业提升和农产品加工提升两大行动,培育扶贫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全市产业项目复工1566个。制作食用菌袋2.5亿袋,种植中药材10.6万亩,生猪出栏33.5万头、蛋鸡存栏585.37万只。农产品电商销售总额2500万元,乡村旅游接待人数4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1.1亿元。
聚焦主体引育,提升带贫履约水平。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扶贫信贷支持力度,完善政策资金扶持与带贫效果挂钩机制,不断引进培育壮大新型带贫主体,创新推行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等“六型联结”模式,加大主体带贫签约、履约兑现、带贫效果等监管力度,确保贫困群众产业收益最大化。
聚焦集体经济,提升规范运营水平。实施集体经济培育工程,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发展路径,激活用好项目资金,探索入股参股、承包租赁等经营模式,推进集体经济规范化运营管理。全市1234个村(社区)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今年已为8791户贫困户分红242.33万元。
聚焦产销对接,提升消费扶贫成效。率先在全省借助网络直播帮销鲜板栗20吨、枣夹核桃7836袋,销售金额51.8万元。加大经营主体与国企超市精准对接,推行定向消费,引导单位工会会费30%购买扶贫产品。创新利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发布农产品供需信息,举办消费扶贫年货节等助力扶贫产品高效对接市场。
聚焦监测预警,提升返贫防范能力。聚焦剩余产业脱贫任务,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对不稳定户、边缘户实施重点监测,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完善帮扶措施,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科学预测农产品价格走势、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产业规模,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探索气象指数、价格保险、期货保险、全成本链保险等特色保险品类,保驾护航产业发展。
聚焦技术帮扶,提升指导服务效果。持续完善“1+2”产业技术帮扶体系,选优配强产业发展指导员,加强技术服务110指挥调度,主要领导通过直播课堂向“四支队伍”在线培训产业扶贫、集体经济等相关政策。创新推行高职农业技术专家“线上直播培训+线下田间课堂指导”双线培训指导、手机微信等技术服务方式,有效解决了群众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聚焦净美环境,提升环境整治效果。实施高速公路出入口道路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两大行动,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8项任务,推行部门包抓县区,紧盯屋边、村边、路边等6个区域,开展督查督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截至目前,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11万吨、村内水塘(沟渠)6350处、农业生产废弃物2.26万吨。
聚焦排查清零,提升问题整改成效。突出排查扶贫资金投入、带贫主体支持等5个领域存在问题,围绕查看资金拨付、项目监管、主体履约等6本台账责任措施落实,紧盯利益联结、产业扶持等5个环节查找漏点短板弱项。并针对中省反馈和市县排查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制定了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确保工作任务、整改问题、短板弱项“三清零”。全市产业扶贫“三排查三清零”共排查梳理出问题9个方面70个问题,目前已整改到位5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