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领,服务升级。在数字时代,阅读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自2024年4月23日开放以来,榆林市图书馆立于时代潮头,全面推动文献资源的深度数字化、服务流程的全链路智能化、传播形态的立体化跃迁,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的知识服务新范式。
馆内已完成大量纸质文献、音视频资料的系统性数字化处理,建成多个专题数据库,让地方文献、非遗档案等珍贵资源得以永久保存并广泛共享。
2024年完成图书编目32万册,2025年上半年新增征集地方文献3052册,持续丰富本土文化宝库。
琴棋书画(数字棋艺台)
投用29个业务管理系统、VR3D实景导览、虚拟图书馆、AI视觉盘点、自助借还等智慧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实现“检索—找书—借还—分拣”全流程自助化,让阅读从“看文字”变为“听、看、触、感”多维体验。
微信服务号上线座位预约、图书预约、手机图书馆等功能,智慧服务触手可及。
自2024年4月开放以来,榆林市图书馆迅速成为市民文化生活新地标,2024年接待读者160万人次,外借图书达55.6万册次,办理读者证8.7万张,全年接待各类团队200多场近万人次。
2025年上半年到馆读者已超93万人次,外借图书达28万册次,续借5.6万册次,办理读书证1.5万余张,服务热度持续攀升。
24小时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通借通还。2024年8月,首个24小时自助书房,24小时城市书房正式对外开放,实现中心馆、24小时城市书房与9个城市书房的通借通还,形成“中心馆+城市书房”服务网络。
读者凭一张证,即可在任意网点借阅、归还,真正实现“一卡在手,全城通读”。
资源下沉,书香远播。设立基层流通点,开展流动服务进校园、进社区,将优质图书、期刊“漂流”至偏远地区,让知识的种子在乡野生根发芽。
截止2025年6月底,累计征集地方文献3052册,涵盖家谱、方志、年鉴等特色资源,守护城市记忆,传承地域文脉。
活动纷呈:点燃全民阅读新热潮
阅读,不只是静默的翻页,更是思想的激荡、心灵的共鸣。
第十二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榆林市分会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