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持续深入践行“四种经营理念”,坚持“抓大不放小”,围绕技术突破、质量提升、精优管理等,不断推动降本增效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技术“一张牌”,打出硬实力
深化降本增效,首要是技术硬。在开辟降本增效新赛道、新模式上,技术创新是该车间打出的一张“硬核”牌。
车间常态化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和“金点子”活动,引导全员立足车间实际、深挖技术难题。采煤机EPU控制模块与储存卡快速储存方法的突破,创造15.7万元价值;梭车指示灯进口配件国产化改造,节省费用19.5万元……
今年该车间瞄准自修技术瓶颈,立项油介质油缸自修技术攻关、艾柯夫采煤机EPU接触器单元整体测试方法研究等2项科研项目,解决久益采煤机智能化第三方测试方法攻克等3项技术难题,不断让创新“关键变量”成为增效的“最大增量”。
物资“双循环”,圈出大效益
“叉车轴套坏了。”“我们自己测绘加工,成本才新件的十分之一!”“测试平台电机坏了。”“我们自己拆解维修,一分钱不花让它重获新生!”这是该车间实施降本增效的一个缩影。在车间“物资双循环”体系下,连一个接头、一个螺栓都有“二次生命”。
今年以来,该车间持续优化叉车、天车等关键设备维护模式,不断加强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修,扩展自用设备自修范围,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同时,加大配件全流程把关力度,对车间库存进行全面整理统计,做到物资利库准、旧件检测准、新件提报准。通过修旧利废、回收复用等方式,让废旧设备材料得以“再上岗”,最大限度降低新物资的使用和消耗。
优化单项目管理,做实“一项目一核算一分析”,对同机型设备自修和外委维修配件使用量、费用等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合理优化维修模式,对设备零整比高的项目进行合作化维修,算好维修经济账。
质量“三道关”,筑牢新优势
“给齿轮做‘B超’,这可比老中医把脉还精细。”车间检测员赞叹道,“以后配件定损和维修质量更有‘底气’了。”
今年以来,车间积极与榆神检测公司对接协作,利用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手段,对车间在修设备内部齿轮、销轴、行星架及壳体等进行全面探伤,把好源头治理关。
加强监理式过程管控,优化质量流程表单、修订质量管理制度,针对电缆虚接、上漆不均匀、修复不到位等具体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把好现场监管关。
由车间经理、技术员、班组长对应矿方区队、班组进行分级包保制,加强客户平行沟通及维护,让每台设备都有专属“保姆”,把好售后服务关。
通过牢牢把好“事前、事中、事后”三道关,从井下到车间形成设备维修质量守护闭环,有效促进车间发展提质增效。
接下来,该车间将坚持降本在“根”上下功夫,在“算”上做文章,不断挖掘降本增效新动能、新活力,打通降本增效的“任督二脉”,让降本增效工作结出高质量发展的“金果子”。(王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