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燕子与麻雀一起欢歌,用脆鸣划破沉寂;桃花与杏花竞相开放,以绚烂点亮视野;小草与嫩苗彼此簇拥,凭生机唤醒大地;这时一抹抹“红马甲”的身影已穿梭在曲折的小路上。他们是清涧县乡镇干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五级五长”队伍,用一身鲜亮的红马甲架起党群连心桥,将党的政策春风化雨般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焕发出蓬勃生机。
走家串户“铁脚板”,扮好民情民意的“记账员”
“大婶,上次您说医保报销的事,这是新政策解读手册,我给您详细讲讲!”在老舍古村,“红马甲”队员刘春宝拿着记满群众诉求的民情日志,挨家挨户走访。这支队伍坚持“户户到、人人访”,将“三访三问”化作具体行动:在田间地头记录春耕难题,在屋檐下倾听空巢老人的心声,在庭院里调解邻里纠纷。今年以来,玉家河镇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建立民情档案100余份,绘制出覆盖全中心的“民情地图”,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心中有本账”。
政策宣讲“接地气”,做好惠民利民的“宣传员”
“用方言讲政策,用土话拉家常”是“红马甲”队员的宣讲秘诀。针对群众关心的养老补贴、产业扶持政策,他们创新推出“小板凳课堂”,在村口古树下、村民文化广场开展微宣讲56场。“红马甲”责任分包到户,确保医保代缴、低保申请等民生事项件件有回音。邢家沟村民邢玉珍感慨:“以前总觉得政策是‘天书’,现在‘红马甲’上门讲得明明白白!”
矛盾化解“早快小”,当好人民群众的“调解员”
在矛盾纠纷排查中,“红马甲”队伍践行“早发现、快介入、小化解”工作法。通过“拉家常观察法”捕捉苗头性问题。王宿里村两户村民因土地纠纷争执不下,“红马甲”连夜邀请驻村干部、乡贤、老党员组成调解小组,调解了3次,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今年以来,累计化解类似矛盾纠纷8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服务群众“零距离”,干好百姓身边的“服务员”
“群众点单、支部派单、‘红马甲’接单”的服务模式让温暖直抵心坎。面对独居老人,他们是代购药品的“跑腿员”;面对留守儿童,他们是辅导功课的“课外老师”;面对创业青年,他们是协调贷款的“政策顾问”。今年以来,清涧县玉家河镇便民服务中心“红马甲”队伍推动解决了自来水管道改造、村道亮化、环境卫生整治等17项群众“急难愁盼”,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
这抹流动的“红色风景线”,丈量着土地的广度,传递着政策的温度,凝聚着人心的向度。他们用沾满泥土的鞋底、记满民情的笔记、绽放真诚笑容的面庞,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祁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