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清涧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锚定“产业富县”战略,创新建立了“五位一体”生产经营模式,坚持在生产、经营、销售三大环节全链条发力,加快构建“林果、种植、畜牧”三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
一生产加工环节突出“五大”主攻方向
突出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标准化、数字化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1.规模化整合。建成高标准农田9.5万亩,通过“三变改革”,累计流转土地11.3万亩,推动“小块田”向“大块田”转变;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全自动化高端黑牛养殖繁育基地,目前存栏8700头,预计今年底带动500户养殖户户均增收1万元,实现产值1.3亿元;建成陕西最大的万头黑毛土猪养殖基地,可带动养殖户户均增收3000元。
2.科技化服务。推广以测土配方肥、渗水地膜、全膜双垄沟播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为主体的现代旱作农业技术,建设高效旱作节水农业6.22万亩,农民土地收益由过去每亩50元增加至338元。
3.机械化作业。成立农用机械服务队,推行农业机械托管模式,启动实施了万亩坝地机械化作业项目,成立了14个镇级农机队,统筹服务全县耕作收割,促进农作物耕、种、管、防全程机械化。
4.标准化加工。围绕红枣首位产业,打造了北国枣业3个红枣深加工现代化生产车间和6条先进生产线;围绕酸枣、连翘、艾草等中药材产业谋划实施了一批“小而优、小而精、小而强”的全产业链项目,建成了黄原生物酸枣精深加工项目、艾草产业建设项目;围绕清涧粉条传统优势产业,建成改改粉条年产3000吨粉条无菌车间项目。
5.数字化管理。确定了数字化园区建设项目,积极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实现“塬上清涧”优质特色农产品品控有体系、品质有保证、服务有标准、源头可追溯。
二管理经验环节采取“三大”主要举措
以“盒马县”创建为抓手,打好“增产增效、联农带农、品牌培育”组合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1.工作专班抓推进。组建了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和有关部门牵头,包括红枣、酸枣、中药材、苹果、红梅杏、小杂粮、红薯、粉条、黑牛、黑猪、羊等11个产业建设类的工作专班,改用扁平化“调研—决策—执行”机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的调研成果,形成了“一支队伍抓落实、一项工作抓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工作格局。
2.龙头带动建链条。坚持一个产业对应建成一家龙头企业,建成引进了北国枣业(红枣)、黄原生物(酸枣)、陕西外经贸智慧牧场(黑牛)、西马家沟养殖基地(黑猪)、西部粮仓(小杂粮)、康艾文生物科技(艾草)、改改粉条等龙头企业项目,正在协调引进中药材加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等龙头企业,变粗放式投入为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打造产业链、打通供应链、建成服务链、提升价值链。
3.“五位一体”搞经营。探索形成了“县农投公司+龙头企业+镇经济联合社+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订单生产、托管服务、产品代销、保护价格收购等方式,切实把广大农民镶嵌在全县的产业链上。全面整合土地、林地等资源,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让小农户与大市场直接对接,让农业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
三销售运营环节打通“三大”销售渠道
加强“塬上清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打通“商超直供+体验店直销+电商直播”三大销售渠道,基本建成现代化销售体系。
1.体验店直销。分批开办了多个“塬上清涧”西安体验店、榆林体验店、延安体验店和黑毛土猪特产美食体验店,持续培育消费者对“塬上清涧”县域品牌的忠诚度。
2.商超直供。主动融入新零售平台供应链,促成了陕西首个“盒马县”落户清涧,倒逼清涧农特产品提质升级,与“盒马鲜生”签订了1亿元销售订单。
3.电商直播。建成了清涧直播带货基地,招募优秀青年回乡创业,助力家乡乡村振兴。2022年西部粮仓网络平台销售额达8000万元,三人行实体店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
2023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7万亩,预计粮食产量达11万吨,产值达4.5亿元;嫁接酸枣1.9万亩,全县酸枣面积达2.7万亩;完成林下中药材种植3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达7.8万亩;打造标准化果园1万亩,总面积达10.8万亩,挂果园6万亩;嫁接改良红梅杏1万亩,盛果林达3万亩;牛、生猪、羊子、禽类饲养量分别达到2万头、14万头、31万只、45万羽,畜牧产值突破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