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个小区住了30多年,这两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过去,小区车辆乱停乱放,夏天蚊虫乱飞,现在,车辆停放有序,垃圾严格分类,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人的心情都变好了。”7月20日中午,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街道南院门社区芦荡巷小区居民孙媛满怀欣喜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芦荡巷小区建于1985年,是个未引入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去年,社区创新推出了“小区自治合伙人”治理模式,施行至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芦荡巷小区的改变,是西安市碑林区进行小区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小区自管、小区物管、酬金共管、国企综管、社区微管“党建引领+五型共治”的小区治理新路径,成功打造“多方参与、精管细治、共建共享、群众满意”的治理新模式。
小区自管:从“群众观望”到“主动参与”
走进芦荡巷小区,路面干净整洁,分类垃圾桶周边没有任何杂物,电动车在划定的区域停放充电,汽车也规整地停放在划定的车位上。“我们把小区的一些党员、志愿者、辖区的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集合起来,作为小区自治合伙人,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区居民都可以当合伙人,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共同为小区服务,我们定期召开‘板凳会’,把小区的居民都叫来,坐在一起提意见、说建议。”碑林区南院门街道南院门社区副主任高宏说。
“以前孩子开车回来,总是为停车烦恼。”孙媛说,提出这个问题后,社区合伙人立马在一起想办法,他们把小区车主都叫过来一起商量,最后确定先划定停车位,然后敲定停车缴费标准并公示,还给小区大门口安装了车辆出入的闸机,所有车辆由车主自己监督有序停放。“我们把小区里面的空间都利用起来,划定了30多个停车位,基本上能满足业主的停放需求。”高宏说,通过引导群众关注自身家园,小区治理实现了由“群众观望”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小区物管:社区党委牵头小区业主当家
张家村街道文康社区有5家驻地单位、10个小区院落,是一个单位与居民混合型社区。以含光苑小区为试点,2023年10月,社区党委组织居民经过投票、计票、唱票的程序,选出了第一届含光苑物管会及其业主代表,并确定了由物管会承担小区所有管理工作的自治模式。为了让小区的管理更加规范、专业,物管会还组织小区居民成立了西安含光苑物业服务管理公司,人员竞聘上岗。物业公司现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会计、水电工、保洁、垃圾清运员均为兼职,既保证专业性又降低运营成本。
“6月份,我们发现小区院子有蟑螂,第二天小区物业就买来药物进行消杀,效果挺好。”小区居民屈女士告诉记者,“物管+物业”的服务模式让小区变得更漂亮了,也改善了很多服务设施,比如帮小区换热站加装循环泵提高了供暖温度,清理了小区内多年来在楼顶、车棚、楼道堆积的垃圾。同时,社区开展的趣味运动会、公益电影、义剪、义诊等活动,也让大家生活的“软环境”越来越好。
含光苑小区内车辆停放有序。
酬金共管:一心便民利民三方共建共赢
物业管理混乱、公共收益不透明、人防设施被占、业主维权艰难……这些问题是碑林区心晴雅苑小区过去的“标签”。2011年,小区召开业主大会并选举业委会班子,2017年使用“酬金制”模式选聘物业公司服务小区,以实现小区业主、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共赢”,成为西安市首家以业主为主导的酬金制物业服务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