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韦世豪选育的众多油菜新品种中,“润普丰”凭借生育期短、熟期早、抗病耐寒、适宜机收等优良特性而深受种植户、合作社等主体喜爱,“足迹”遍布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南、上海等地。
“我们农场已经连续两年都在种植‘润普丰’品种了,全程机械化播收,省时省力,产量也很高。盐淮地区冬季比较冷,去年还遭遇了‘倒春寒’,但这个品种表现很好,基本没受啥影响。今年我打算继续扩大面积。”提起“润普丰”,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海丰农场负责人李锦斌赞不绝口。
“润普丰”不仅在省外有好口碑,在省内也表现不俗。最近,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范家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油菜到了追肥时间,合作社理事李浩林赶忙找来工人追施尿素。“今年种了30亩,算是试验示范。就目前来看,与其他品种相比,这个品种出苗率高、虫害少,5月底就能收获,收完油菜我还能再种一茬玉米,效益肯定不差。”李浩林信心满满地说。
在油菜新品种选育推广领域,我省众多科研院所、农业专家纷纷“各显神通”。近五年,仅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就选育出优质油菜新品种23个,推广面积达15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
以绿为底提质增效
“最开始都是人工插秧,裤腿一挽、鞋子一脱就进了稻田,两个人加班加点地干,一天才能插一亩地的秧,费时间不说,效率还低。”2月20日,提及往事,陕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研究员,汉中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周凯陷入了回忆。
细数起来,周凯在水稻品种选育的岗位上已奋斗了30余年,亲历了我省水稻产业的变迁。他在多年的基层调研中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水稻农忙时节当地劳动力严重紧缺,人工成本随之上涨,种植效益日渐下降。
为解决这一难题,2008年,汉中市农科所率先开始研究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并于2010年至2013年进行小面积试验展示。周凯称,由于当时缺乏与该技术相配套的水稻主推品种,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陷入了徘徊不前的困境。
好在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2013年,汉中市农科所引进的常规优质籼稻品种“黄华占”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自此,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有了与之相匹配的主推品种,推广面积日益扩大,很快就由最初的年示范推广几十亩发展至现在的8万亩以上。
经多年示范推广验证,以“黄华占”为主推品种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与手插秧技术相比,每亩可节省用工成本350元以上。与此同时,绿色生产技术带来的效益也随之凸显。“选用优质稻品种,运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稻谷收购时每公斤可加价0.3元至0.4元。”周凯欣喜地表示,在与手插秧同等产量600公斤每亩的基础上,这种技术亩节本增效530余元,既提高了农民的种稻效益,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突出问题。目前,该技术已成为汉中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主力军”,2021年,被确定为汉中市农业5项主推技术之一。
农业提质增效,绿色防控也是关键。“除机械化育插秧之外,我们在病虫草害防治方面也运用了许多绿色防控技术。”周凯说,在突出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同时进行统防统治,并安装杀虫板、杀虫灯等物理杀虫设备,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或使用生物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药对稻米品质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陕西省加快推进粮油作物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等工作,盯紧“粮袋子”,拎好“油瓶子”,多措并举,稳粮扩油,奋力谱写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陕西农村报
记者: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