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刺绣产品包含刺绣艺术画、手工布艺挂摆件、手工布艺绣花鞋、绣花服饰等五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其中30多种文创产品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绣品《五牛图》被德国杜塞尔多夫市政府永久收藏,绣品《八十七神仙卷》荣获“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石榴图-笑口常开、常乐》作为中亚峰会国礼赠予两国元首夫人,武功刺绣以其“精、优、新、特”享誉全国,备受各界人士青睐。
刺绣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作品通过巧妙的针法和丰富的色彩,将自然界的万物生动地呈现在织物上。无论是娇艳欲滴的花朵,还是栩栩如生的动物,都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的韵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非遗刺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计清带领她的团队一直不遗余力地保护着武功刺绣的传承与发展。
陕西省非遗项目武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计清:我们首先是培养传承人、技能人才,通过学校培养了1万多名刺绣技能人才。第二个就是宣传推广,我们现在的武功刺绣文创馆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咱们武功刺绣,另外我们还成立了武功刺绣研究院,未来我想把我们的武功刺绣打造出一个武功刺绣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年轻人,能够通过这个博物馆去了解、学习它。
李亚惠是非遗项目武功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是计清手把手教出来的传承人。作为零基础的她最初从事这份工作也只是出于兴趣和谋生的需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天天的坚守让李亚惠平凡的人生一路生花。
非遗项目武功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亚惠:在省级我参加过两次比赛,获得了一个铜奖,一个一等奖,到了2017年,我就是咱咸阳市第一批工艺美术大师,这个荣誉我很高兴。
经过16年的发展,馨绣公司培养了艺术大师14名,高级技术人员50名,有2000多名城乡妇女从事手工刺绣产业,不仅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还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
绣娘郭书情:我就在家做,每月也有1800——2000元工资,我也能自己买件衣服,手头能宽裕一点,到现在我还一直领活做,越做还越爱做这活。
绣娘包利勤:这也是好事,老师也教得好,态度好,这也是我们老年人一个营生。
“十指春风揽山河万色,千丝点彩扬民族之粹”,非遗刺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血脉。武功刺绣在丝与线的交织,灵与感的碰撞,色与彩的融合,技与艺的传承中,将经典回归生活,让艺术恒久绽放,必将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来源:武功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