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界长安广告
  • “我眼中的幸福安康”抖音短视频大赛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 聚焦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实践
  • 沣西新城
陕西
English
陕西内容 国际表达
三秦大地 :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地市 > 渭南 > 正文

渭南: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涌动

渭南: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涌动
2022-06-13 09:48:31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涌动——走近渭北旱塬澄城县新时代“种地人”

芒种。三秦大地,麦浪翻滚,金黄耀人。

地处渭北旱塬的渭南市澄城县,相较于同一市的大荔、蒲城等县,因其位于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县域内塬梁沟峁交错纵横,全县90万亩耕地,人均2亩多,多数在旱塬上,不属粮食种植优生区。

如何更好利用荒坡荒沟,有效扩大可耕种面积,把它变成粮草川、花果山?

沟坡地也能种出“钱”景

5月9日,在王庄镇西城村初见张建民时,他正与从西安请来的专业人士商议规划打造亲子农场的事。

2012年,在澄城县餐饮行业颇有名气的张建民一头扎进农村,承包了村里的600亩荒坡荒沟,承包期30年。

“宁种平原一分,不种沟地一亩。”十里八乡很多人不理解,“有钱烧得慌。”

心里憋着一股劲,张建民种了300亩苹果树、200亩桃树、100亩梨树,成立胖子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想把西城村沟坡地变成与澄城县网红村吴家坡齐名的花果山、粮草川。

但是,做餐饮得心应手的张建民,种植果树却面临一大堆困难:基础设施差,路不好水不通;果园费人,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紧缺;荒坡荒沟机械化种植费时费劲成本高……

果树种了8年,投入200万元,赔了8年。看他笑话的人越发多了。

继续种果树还是不种?不种了能种啥?还是及时止损任其荒掉?

正当张建民一筹莫展的时候,澄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主任杨海涛找上了门,建议他改种小麦和玉米。

此时正逢澄城县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如何啃下撂荒地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不让一亩地撂荒,当地政府想到了一个办法——调动各类有实力有意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量,为撂荒地找“归宿”。

“不光引进来,还要让这些大户能安心、有底气。县上通过‘党委政府+农技部门+种粮大户(经营主体)+普通农户’四级联动方式,给予政策支持,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唤醒沉睡‘四荒地’,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试验田。”澄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习锋说,从试验田扩展到示范田,再到辐射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种粮主体的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生产。

2020年,在承包地试种第一料100亩小麦的张建民不再是两眼一抹黑。购买农机装备、引水安装节灌设施;从每亩地播多少种子到松土多深,从施几层肥再到机械化如何作业……专业农技人员全程跟踪指导。

“我们把这里作为沟坡地类型的小麦宽幅沟播‘3335’技术的试验田。”杨海涛说,因地制宜,在沟坡地进行科学化种植,看看情况咋样。

2021年夏,张建民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去年他继续扩种小麦160亩,今年已种植玉米200亩,结合一产做的亲子农场和民宿正在推进中。在他的带动下,同村村民张青海也承包了600亩沟坡地种植粮食。

澄城县大力落实粮食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在全县全面推广玉米增密度提单产“5335”、小麦宽幅沟播“3335”两项技术。2021年,该县小麦双百亩“3335”技术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421.2公斤,创造了陕西渭北旱塬高产水平;玉米双百亩“5335”节本增效示范田,在去年天气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1005.7公斤,创造了亩纯收益1500元的高效示范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复种撂荒地461.3亩。

5月31日,记者再次来到张建民的小麦地,炎炎烈日下,一片金黄……

“零碎地”连成“大块田”

5月9日8时,天空飘着细雨。卷着裤腿、踩着两脚泥的薛金斗刚从田里回来,又安排两个农机手驾驶农机到大田里作业。

关键词:渭南,乡村振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