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省委统战部“统战宣传基层行”活动采访团走进汉中市佛坪县曲尺坊木工学堂,在这里榫卯工艺传承人戴朝禧秉承工匠精神,匠心诠释:择一事,爱一生,让古老的木工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通过凹凸部位的结合,实现构件之间的紧密连接。凸为榫,凹为卯,无需一钉一胶,仅靠木材自身的咬合,就能承受巨大压力。
戴朝禧与榫卯的缘分,始于童年时的一次“灵光乍现”。“小时候看老木匠干活,盯着那些木头拼接的内部结构,竟觉得一看就懂。”这份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他在成年后毅然踏上榫卯学艺之路。
三年学徒生涯,终日与刨子、凿子为伴,重复着枯燥的切割、打磨,戴朝禧却甘之如饴:“既然喜欢,再枯燥也能坚持,跟木头打交道,身心都轻松。”这份对榫卯技艺的纯粹热爱,支撑着他从学徒成长为技艺精湛的传承人,让榫卯不仅成为谋生的手艺,更融入了生命的肌理。
他以朱鹮、金丝猴、羚牛、熊猫为灵感,设计出方形榫卯笔筒,四面雕刻“四宝”图案,榫卯结构暗藏其间;将日常用的梳子雕成熊猫造型,用纯榫卯工艺拼接而成,不用一钉一胶。“这些作品既有榫卯技艺的精髓,又有地方文化特色,年轻人特别喜欢。
尽管文创产品广受好评,但榫卯技艺的传承难题仍摆在眼前。“年轻一代对榫卯文化了解少,学徒期要三年,每天都是重复劳动,没有耐心根本坚持不下来。”戴朝禧坦言,如何吸引年轻人“接棒”,是他目前最操心的事。
什么是工匠精神?戴朝禧的答案朴实而深刻:“择一事,爱一生。把一件事做一辈子,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
据悉以“传承之光·同心点亮”为主题的统战宣传基层行媒体活动以生动实例对外讲好非遗人在技艺传承、创新发展的艰辛历程和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