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安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代表委员、专家人才优势作用,依托预算联网监督平台,聚焦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综合运用视察调研、听取报告等监督手段,强化对财政预决算的全过程审查监督,形成代表专家齐发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监督预算全链条的监督格局,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把好预算初审关,让“钱花得有计划”。在预算编制初期,对部分县人大代表按照专业、行业进行分类,组织分赴全县各预算单位,积极参与部门预算编制的调研、讨论、审定等环节,充分发挥代表对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邀请财经工委委员、部分人大代表和财经专家深入发改、财政、税务、统计等部门,调研重点收支、重大项目、关键指标编制情况;召开座谈会议,重点了解预算编制工作的新要求、县级总体财力情况,突出对“三保”支出安排、重大项目资金保障等进行初步审查,指出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完善预算草案,为人代会审议批准预算草案打好前战。人代会期间,由预算审查委员会负责收集整理代表对预算草案的意见和建议,起草审查结果报告,提请大会表决,表决通过后,及时督促财政局批复各部门预算并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
把好预算执行关,让“钱花得看得见”。运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对全县及部门预算收支情况进行全天候实时在线监督,重点关注预算执行进度和政策拓展情况,通过发布预警信息、报送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召开预警信息反馈会议等方式,形成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解决问题的监督模式,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督。7至8月份,深入相关部门和镇街,重点对预算指标完成、税收征管、重大项目及民生实事项目投资情况等开展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等报告,全面系统地掌握全县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依托财经专业代表联络站开展“人大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借助进站代表、财经专家的专业智慧,就全县财政预算执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度、堵点等问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助推全县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把好预算调整关,让“钱花得更灵活”。严审调整内容,收到县人民政府预算调整议案后,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及时赴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开展调研,重点审查预算调整的理由是否充分,调整的科目是否准确,调整的数额是否合理,资金来源是否可靠等。严守调整原则,审查调整方案时,将兜牢“三保”底线、坚持收支平衡、符合法律规定和我县实际作为基本调整原则,做到该调则调、不该调的坚决不调,力求调整幅度逐年下降。严格调整程序,财经工委依法对调整方案进行审查分析后,形成初步审查报告提请主任会议审议,主任会议审议后,为常委会审议提出主导性意见,常委会集中各方面意见进行充分审议,形成批准预算调整的决议。
把好决算审批关,让“钱花得更透明”。按照监督法的有关规定,每年8月,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对上年度财政决算草案报告进行初步审查,重点对预算收支平衡、重点支出、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绩效、预算调整执行、政府债务管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使用等情况开展审查。结合同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决算草案是否做到收支真实、数额准确、内容完整,严格审查决算草案的真实性、合法性,形成初审结果报告,依次提请主任会议、常委会议审议,并做出相应的决议,增强人大审批决算的严肃性。强化审计整改监督,针对“屡审屡犯”“屡改屡犯”的突出问题,邀请县人大代表、财经专家,联合县审计局开展专项调研,推动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并将整改结果依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镇安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郭娟 郑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