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恒盛集团要围绕三十年发展历程编辑出版一本书,嘱我起名并作序,我不假思索地提出“新质”两个字来。我认为,唯有“新质”,既能够诠释陕西恒盛集团在三十年来发展中始终“坚持创新,追求品质”不怠,行稳致远的法宝,又能契合我国当前以举国体制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同时也体现了陕西恒盛集团未来发展的方向。
回顾陕西恒盛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个体经营时期(1986—1995年)。从1986年陕西恒盛集团的创始人王武锁创办汇丰五金建材商行开始,到1995年成立陕西耀县水泥厂西安市南郊粉磨站之前。
第二个时期是规模经营时期(1995—2004年)。从陕西耀县水泥厂西安市南郊粉磨站投产,到2004年成立陕西恒盛混凝土有限公司。
第三个时期是创新经营时期(2005—2018年)。从2005年组建陕西盛大建材有限公司,到2013年陕西秦汉恒盛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个时期是数智经营时期(2018至今)。从2018年陕西恒盛集团以数字技术推动传统商砼产业转型升级为开端至今,陕西恒盛集团顺应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环境及企业未来发展战略需要,先后成立了新材料研究院、产业数字化研究院,将提升绿色建材、信息科技、新兴产业、大健康四大板块作为核心业务。陕西恒盛集团经历的这四个时期,正好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是一个企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稳定期和高质量发展期的重要里程。
陕西恒盛集团强调自己的三十年发展历程,主要是从1995年起由个体经营转向规模经营开始至今的这段历程。而贯穿了这三十年发展历程的核心经验就是“新质”。
在陕西恒盛集团的初创期,正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后,国家推动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同步发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正在对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开始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的新体制。在改革作用下,农村经济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城市的改革以放开搞活国有企业为主要手段,在计划、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商业、劳动工资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下放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权,鼓励支持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发展。通过改革,持续释放了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活力,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创业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城市发展建设所需的资源配置不再是靠严格地通过计划手段,而是交给市场,让企业自主选择。这让王武锁看到了机遇。所以,他能够将自己老家富平的石灰运到城里来,满足了城市建筑市场的需要,为他和建筑材料结缘打下基础。
已有研究资料显示,民营企业的平均存续期为3.7年,一般存续6年就是一道坎。也就是说,许多民营企业还没有进入到成长期就夭亡了。王武锁从个体经营到规模经营用了9年时间,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厚道、守信、感恩的品质,积攒了深厚的客户人脉资源。
在这9年中,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改变,国家通过深化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搞活国有经济,持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企业采取联合或者实行股份合作,甚至租赁、承包等方式对外开展合作。这为王武锁能够和老牌国企——陕西耀县水泥厂合作在西安南郊成立粉磨站,进行贴牌生产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他实现从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迈进创造了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能够抓住改革的机遇。许多创业者没有能够从创业期进入到成长期,除选错了方向,经营不善外,最致命的就是小富即安的思想,以及缺乏开拓精神。
建立陕西耀县水泥厂西安市南郊粉磨站生产线需要投资100多万元,这即便在今天对于一个由个体经营创业起步的经营者而言,都是极具考验投资魄力的。但王武锁毅然决然地投资了,而且引进先进生产线,建立了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标准,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生产的产品创得了国优、部优产品称号,以及陕西省“免检产品”。